蔚来ET5晋中车友群,洛阳地铁与呼南高铁哪个更迫切务实?
高铁具有战略意义,但目前更迫切的是修地铁,缓解市区交通拥堵!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其经济条件已满足国务院对兴建轨道交通的要求条件。当前,洛阳城市的发展十分迅速,而制约城市发展的交通拥堵等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比如连接瀍河区、老城区、西工区以及涧西区四区的交通要道九都路因交通压力过大而被市民和网友们戏称“久堵路”。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洛阳不得不选择走的一条可持续交通发展道路。
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呼南高铁为呼和浩特至南宁高铁通道,系国家十三五规划的纵向高铁干线通道,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干线(注:柳州至永州新建时速350的高铁,不走原湘桂高铁)。
根据最新国务院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可知呼南高铁 路线:呼和浩特-大同-原平-太原-晋中-长治-晋城-济源-郑州-襄阳-荆门-宜昌-常德-益阳-娄底-邵阳-永州-桂林-柳州-来宾-南宁 ,系国家八纵八横高铁干线。
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已将洛阳作为呼南大通道的辅助通道列入规划,但同时强调,基于国家战略层面综合考虑,主干线首选过境省会城市。
现在,洛阳连接呼南高铁,同时联通西安方向高铁通道,打通洛阳至太原、洛阳至济南、洛阳至合肥、洛阳至重庆铁路通道,使洛阳副中心城市连上郑州“米”字型的铁路大通道,作为郑州铁路枢纽辅助枢纽,将能切实发挥洛阳副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为什么有些人会说比亚迪不好?
比亚迪好不好,得开过的人告诉你,唐车主现身说法。
为什么有些人说比亚迪不好?第一:名字low,车标low,给人第一印象不好
听名字,比亚迪,雅迪,听着跟电动自行车的牌子似的,而且这三个字母的谐音,一般山东人都清楚,跟骂街似的。再看车标,我说是所有车车标最丑的,估计不会有太多人反对。我开的是2015款的唐,后来的唐100就改为汉字车标了,而我还是byd三个字母。某宝上最火的车标就是改比亚迪的,实话实说,比亚迪当初要是换个名字,再换个车标,销量翻一倍!
国际范中国风而我们可爱的网友攻击是不需要什么理由的,很多人讨厌一个人,并不需要了解他,而比亚迪天生就不太讨喜,被网友反感是很正常的。
实话实说,我当初选择唐也不是喜欢比亚迪,主要是因为摇不着号。
第二:确实有不好的地方。
我开的唐,确实存在轮胎偏磨的问题,二代唐新出来的时候,可能没考虑车重,选用的轮胎胎壁太薄,极易爆胎。包括老款比亚迪S6,外型设计上的确有抄袭雷克萨斯的痕迹,这些喷的都没毛病。当然看,现在王朝系列都采用了家族设计语言,专门高薪挖来的设计师,已经无需再去抄别人了。
第三,酸葡萄心理很容易理解,如果我是汉兰达车主,我也会说比亚迪不好,因为它的唐DM,比我车便宜,而且从动力到油耗,从功能到配置,全方位碾压,我只能说:我这是丰田!什么垃圾比亚迪?自己买的合资车性价比不高,为了面子也不能承认啊,说比亚迪好等于承认我自己傻。
我朋友,开奥迪Q5,就有点瞧不起比亚迪的意思,我一脚油门下去,不说话了。
第四,友商的打压新能源车企当然要打压比亚迪,因为是直接竞争对手。而传统燃油车当然也只能说插混不好,混淆视听。比如说荣威,说比亚迪唐、宋DM车型假油耗、假四驱、假混动、假质保,为了衬托自家荣威RX5。被我们唐车主堵上门去,要求实战PK,咱实地勘测油耗,看看谁假,结果据说经理连面都没敢露。
荣威诋毁比亚迪后来有机构对新能源车主组织问卷调查(好像是征求新款唐意见的),还给200块钱车马费。我们六七个唐车主,其中混进去一个荣威RX5,问你们对比亚迪的遥控驾驶功能怎么看?我们说停车很方便,下雨天甚至能让车自己开过来,我还在楼上给别人挪过车,没下楼……RX5车主只能说,我车没有这功能。再问对于比亚迪的外放220V电,你们有何使用体会?有人说野外吃火锅,有人说停电,小区电子门开不了,堵了一大堆车,还是唐出马供电解决了难题……RX5车主继续:我车没有这功能。说百公里加速4.9S,荣威车主说,我车开不了这么快……我们其实已经尽量忍了,但是还忍不笑。
下面这张图来自荣威的汽车手册,明目张胆的诋毁比亚迪,堂堂上汽集团啊……要不是国企,要是在国外,早就告得它当裤子了。
总结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说比亚迪不好?当然有比亚迪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不过更多还是因为不了解新能源,因为无知,因为盲从,或者因为利益。
再说比亚迪到底怎么样?燃油车一般,因为比亚迪的研发重点不在这里,并没有什么优势。只能和国内车企打价格战,走经济实惠路线。
纯电车值得买,像是唐、汉等主打车型,绝对可以媲美特斯拉,而且价格上更有优势。国内的一些其他纯电动车企,像是北汽新能源,看看口碑去,像是蔚来,问问高速续航,理想、小鹏我不了解,咱不乱说话,可是毕竟是新车企,还没经过市场检验。而比亚迪电池是终身保的。
插混车独步天下:我开的唐是二代插混技术,现在是DM3.0,新款唐出来的时候,大众老总都跑来偷偷试驾,结果被监控拍了下来,免费给比亚迪打了一波广告。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我们不懂的人在说比亚迪low,可是大众的总裁已经重视了,甚至还要来学习。
说句不客气的话,拿唐来说,甭管国产车还是合资车,不考虑品牌,但就车本身而论,50万以内的SUV没有对手。再狂一点,100万以内都行。
比亚迪怎么样?如果只说插混车型的话,尤其是唐和汉,主打的旗舰车型,只有两个字形容:牛逼!
房地产企业恒大出电动车?
作为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先说结论:肯定敢买。从如下几个方面原因如下:
1.汽车设计和制造:汽车的产业链很长,有1万多个零部件,设计和制造工艺难度大,需要很多资金和经验积累,很多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直接找代工厂(蔚来汽车,早期的小鹏汽车),只做汽车设计。恒大汽车制造和设计工艺问题呢?据媒体报道去年11月,许家印在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上宣布,恒大将在上海、广州、沈阳、郑州等地建设世界最先进的汽车生产基地。短短8个月后,恒大汽车上海、广州生产基地便全线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恒大通过自建工厂就解决了汽车制造问题。
恒大集团许家印视察工厂
作为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在车型的外观设计方面并没有受到什么传统思路的束缚,换个角度说,初期的恒驰在设计风格上处于一种探索的阶段,就拿近期发布的六款车其实是出自不同的设计师之手。
据车讯网报道:
此番共有多达50位设计名家为恒驰提供了150个设计方案,最终层层筛选出了其中的15个,这六款车就出自于Anders Warming(前宝马集团、MINI品牌首席设计师)、Michael Robinson(前菲亚特、博通设计总监)和丸山公顾等世界顶级造型大师之手。汽车设计问题恒大就用土豪方式完成了汽车造型的设计。
没办法,人家手里有钱呗。
汽车零部件太多,怎么保证供应商会给提供好的零部件呢?新造车势力一般没太多的话语权,等车量产有销量之后才会慢慢对零部件供应商有更高的话务权。恒大是这么解决的:
恒驰也联合了麦格纳、EDAG、FEV、AVL等多家汽车工程技术龙头,以及博世、大陆、采埃孚等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收购了世界最顶级且唯一可买到的3.0底盘架构,构建了一系列汽车产业链的生态,节约了时间成本。---来自车讯网
以下和一系列大的零部件供应商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看上去好像是车厂的年度供应商大会。
恒大汽车和供应商伙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汽车销售和售后:当前造车新势力基本采用的直营+传统加盟模式,恒大作为布局高手,在18年就入局了传统经销商集团巨头。根据上市公司公告,2018年9月24日晚,广汇集团控股股东以外的现有股东(即出让方)将向恒大集团转让广汇集团合计23.87%股权,价格为66.8亿元人民币。同时,恒大集团以78.1亿元人民币向广汇集团增资。增资完成后,恒大集团将持有广汇集40.964%股权,并将成为广汇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有此看出恒大预计也会依赖传统4S店模式+汽车小镇模式,因此买恒大车至少销售和售后是有报障的。比起很多友商知豆,拜腾汽车等是靠谱多了,如果说背靠传统车厂的也是一地鸡毛,比如东风雷诺,力帆汽车,众泰汽车等
3.新能源充电桩:针对充电桩的问题,恒大又和国家电网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算解决了充电桩问题,以下是和讯网报道内容:
秉承“绿色发展我先行,智慧充电心连心”的理念,国家电网与恒大集团共同出资成立国网恒大智慧能源服务公司,双方各持股50%,聚焦社区停车库车位的智慧充电服务。此次国网恒大与碧桂园、万科、融创、恒大正式签约,意味着国网恒大的智慧充电业务将迅速覆盖目前全国5468个社区、872万户、约3100万业主。
4.公司资金保障:
恒大入局晚但是投入大,早期恒大和贾跃亭的FF汽车那段往事众所周知,据恒大官方介绍,恒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三年投资预算为450亿,其中2019年投资200亿、2020年投资150亿、2021年投资100亿。这些投资将主要用于建设生产基地和车型研发,其中生产基地方面,恒大新能源将在中国、瑞典等国家建设十个生产基地;车型方面,恒大新能源将同步研发15款车型,包括轿车、SUV、MPV等全系列车型。港股恒大健康(00708-HK)股票因为恒大造车又涨了好几波,现在也更名为恒大汽车了,短期内资金应该是最多的。毕竟地产的资金流是吓人的。
恒大汽车于8月3日同时发布6款新车,车型包括2款轿车、3款SUV和一款MPV。随后,恒大汽车股价随之大涨,目前恒大汽车总市值已经达到3019.68亿港元(折合人民币2719.45亿元),超过上汽集团(总市值2133亿元)近600亿元,同时也超过比亚迪(总市值2449亿元),成为国内汽车行业第一股。在今年6月10日6.3港元/股的基础上,不到两个月时间涨幅已经超过455%。
5.其他疑惑:
造地产的不专业?目前的造车新势力几个巨头是互联网行业的大佬直接造车大佬,早期也被质疑PPT造车,经过几年的市场验证,现在也是被市场渐渐认可了。
恒大是PPT造车?视频造车? 恒大目前巨大的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和发布新车,从早期和贾跃亭的闹剧到现在恒大躬身入局,应该基本排除了假造车真拿地的质疑。毕竟在商言商,造车挣钱远不如地产来的快来的丰厚,制造业都是苦差事。
恒大冰泉其他事业部失败了?大企业做多元化很少成功的案例,恒大也不例外,也不能排除恒大汽车和恒大冰泉一样,但是这个和吃瓜群众关系不大,毕竟有汽车“三包”规定及《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细则也不盖的。比起一些传统的车企和不靠谱已退出市场的造车势力而言,多少人家短期内不差钱吧。
结论:以上内容都是根据官方和媒体报道得出的,恒大汽车短期内其实和其他造成新势力相比差不多,不同的是投入巨大而且影响力大,劣势就是没车厂经验,车厂或者造车新势力走的弯路估计也会重复走,也许会更有效率的解决一些问题。至于是否3-5年变成许老板的 目标就不得而知了。但也不能因此直接说恒大汽车就是不靠谱的论断。比较如果比有钱,丰田大众个个都是富可敌国,还是国际化大公司,还是尊重市场尊重技术尊重客户,尊重正常的商业规律才能基业长青,走的更远吧。
如果电动汽车一次充满电高速上开空调状态下能跑700公里以上?
我家的帝豪EV,开了4年了,问我纯电动车什么最重要?我会说:如果充电排第二,那么续航都不敢说自己是第一。
纯电动车要想不靠新能源政策、凭自身实力占领市场,光高速开空调续航700公里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充满这700公里的电能要花多长时间。
燃油车加油很方便,除了加油站多如牛毛,更重要的是因为加油是一种物理浇灌过程,2-3分钟把几十升油灌进油箱,就能再补充600-900公里续航,而高速又是省油工况,很多车的续航都能跑到1000公里以上。而纯电动车的充电是渐进式的化学反应,能量补给速度比加油落后了不止一个数量级。目前续航最长、充电最快的特斯拉Model3长续航版,峰值充电速度也不过是30分钟290公里。但别忘了,充电速度会随着电量的增加而减慢,达到80%以后会大幅退坡。电池容量越大,后面涓流充电的耗时也会越长。3分钟补充600公里续航,啥事儿都不耽误,但3小时补充600公里续航,那就完完全全是两种状态了,势必影响你出行的灵活性。
可能有人会说,“特斯拉V3超充5分钟补充120公里续航”。但这只是最大速度,不等于25分钟600公里(美媒实测是5%-90%用时37分钟,平均下来也就是5分钟69公里),随着电池电量(SOC)的提升,充电速度会逐渐下降,电量超过80%时更是大幅退坡,90%-100%几乎是龟速了。而且这只是目前纯电动车行业的顶尖水平,不能代表整体。就像你和姚明都是中国人,但你不能用他的身高代表你和其他同胞的身高。
各个电动车厂家宣传的快充时间,就如同汽油车宣传“发动机最大热效率”“90km/h等速油耗”,都是在各方面条件最理想的情况下得到的数据。像以下充电问题,电动吹和厂家宣传口是不会告诉你的:
1.计算电动车用车成本的时候永远都以最低的家用电价格来算。大部分公共快充桩,尤其是高速服务区的快充装,包含服务费之后每度电普遍要2元甚至更贵,数倍于居民生活用电价格(除非你专挑正常人该睡觉的深夜和凌晨去充电)。
2.遇到故障快充桩并不是小概率事件,而且很多坏桩你是无法一眼看出来的。以覆盖最广的国家电网快充桩为例,你必须完成停入车位、打开充电口、插好充电枪、确认已连接、确认车辆符合国标、选择充电金额(如果此时账户里余额不够还要先充值)、生成二维码、扫描二维码、等90秒这一系列步骤,才能确定充电桩是好是坏。
3.即使同一个充电站,不同充电桩的功率也可能参差不齐,不是都能达到标称最大充电功率的,充电快不快有时候全靠运气!以我的车为例,国网快充桩自身的标称最大功率是100kw+,我这车允许的最大充电功率大约45kW。然而下图这个充电桩上,我充了23.17kwh用时1小时20分,平均功率才17kw,这1个多小时补充的电能,对于一台紧凑型轿车来说,高速开空调只够跑100公里出头,如果是SUV就更短了。
4.如果是夏天开空调跑高速,电动机长时间大功率放电,而后又大功率充电,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充电期间电池可能会保护性限制充电电流,从而拖长充电时间。
由于充电速度比加油慢,高速充电桩的规模也面临很大挑战。
1个加油站,少说也有4台加油机,每个加油机至少可以给两台车同时加油,也就是说,一个加油站至少能在3分钟内给8辆私家车加满油,一小时就是160辆。而1台充电桩,一次只能给一辆车充电,从20%充到满需要至少2小时。也就是说,320个充电桩才能媲美一座小型加油站的水平。对于四星级或以下的高速服务区,整个场地加起来能有320个车位就不错了,更甭说都给电动车用了。
再举个例子,北京是唯一只把纯电动视为新能源的限购城市。截至2019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635万辆,其中纯电动车不到40万辆。讽刺的是,北京只有1000座加油站,却满足了近600万辆燃油车的加油需求(没听说谁开油车有续航焦虑吧)。而北京有19万个充电桩,却仍然不能解区区不到40万辆纯电动车的续航焦虑。
续航里程和充电便利性都是影响续航焦虑的决定性因素,但如果非要在这二者之间分个轻重,我认为还是充电方便比单纯续航长更有助于破解续航焦虑。
如果充电能像加油一样轻松(不存在坏桩和低功率桩,且5分钟内充满),哪怕高速开空调只能续航四五百公里,我也可以放弃燃油车。你想一下,市区你每5-7天顺路花几分钟充个电,长途你每开200多公里进一趟服务区,用上个厕所的功夫顺便就能再补充500公里续航,还有什么可焦虑的呢?
哪个最有可能成为汽车界的华为?
汽车行业和华为所在的通信行业不具有可比性,目前在汽车整车领域,没有任何一个国内品牌能够赶上华为在通信领域的地位。如果真要在国内品牌中找出一个华为,那也只能是吉利和比亚迪可以勉强拿来讲讲。
首先,华为如何成为华为:
华为的核心技术集中体现在5G技术方面,华为每年研发投入占总销售额的10%以上,更是率先研发出了5G技术,其在5G的专利高达1970件,占了所有5G专利的21%。
同时,华为研发的麒麟系列芯片弥补了我国在芯片设计领域的不足,虽然和苹果以及高通的芯片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差距不大。
华为之所以为华为是因为他在行业内绝对的技术领先!
国内汽车品牌为什么无华为:第一:之前被大家仰望的平台,安全,操控,标准等核心技术,在现代已经无法称作汽车企业的核心技术了
2010年前,国产汽车还受制于平台,人才,安全,操控灯方面的技术限制,也即所谓的核心技术,造成整车开发的水平参差不齐,甚至远远落后合资企业。
但是通过近10年国内品牌的大力追该,之前望尘莫及的所谓核心技术,以及被众多自主品牌一一击破,国内也培养了无数的汽车科研人员,现在以蔚来,理想,小鹏,天际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汽车随便拉一拨人都能开发出一款新车,所以,之前被大家仰望的平台,安全,操控,标准等核心技术,在现代已经无法称作核心技术了,可以说,只要舍得成本,招聘到人才,这些 统统不是大问题。
第二:目前汽车的电动化,自动驾驶,自动互联等核心技术基本都掌握在供应商手中
汽车的电池技术目前全球都依赖东亚的几家电池企业,国内的宁德时代,韩国LG以及日本松下;
自动驾驶除了tesla之外,其他整车企业都半斤八两,反倒是互联网公司Waymo和百度等在自动驾驶领域积累丰厚;同时,L4级别严重依赖的激光雷达技术也掌握在供应商的手中。
当然,互动互联等技术底层受制google,应用层受制于华为,阿里等互联网公司。
所以,目前看来,传统的整车企业包含国外品牌也都不掌握这些。
在国内汽车品牌中如果硬要找出一个将来有可能达到华为位置的品牌,只能是吉利和比亚迪了。第一:吉利汽车
为什么是吉利?简单说一下吉利和人才和技术。
人才战略:吉利蜗居于慈溪的杭州湾,借助靠近上海的优势,吉利汽车从上海挖走了不计其数的人才,笔者认识的很多朋友都去了吉利,当然公司每年60万以上的比比皆是。吉利可以说是为了人才不计成本。吉利的人才战略绝对是吉利品牌的腾飞的一大助力。
技术方面:吉利2010年收购了沃尔沃之后,先后利用沃尔沃技术,开发除了CMA超级母体,CMA不仅仅是传统内燃机的平台,还可以是混动平台,也是电动平台,到今天为止,所有领克品牌,吉利品牌都诞生在CMA平台上。CMA平台的所有车型技术水平大家应该都有目共睹。
同时,基于沃尔沃SPA技术的领克和吉利汽车都正在研发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就可以看到基于volvo SPA平台开发的吉利和领克的中大型车上市。
同时,吉利汽车的48V混动技术也是在国内首先推出的技术,同时,更加复杂更能降低油耗和二氧化碳的新的混动技术也正在研发中。
同时,吉利汽车和volvo汽车正在合力开发集团新的平台架构,将来会用在Volvo和吉利开发的新车型上。
所以,笔者的个人结论吉利成功的融合了沃尔沃的研发实力,再加上吉利自身的人才战略和对于研发的重视,使得吉利汽车成为了自主品牌的标杆!
第二:比亚迪
比亚迪的优势在于电动车技术领域,比亚迪作为电池的供应商,有着得天独特的优势,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相比三元锂电池热性能更加稳定,同时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也能极大的提升能量密度,也进一步提高稳定性,比亚迪的电池技术是比亚迪汽车像新能源车企转变的重要助力,也是其他传统车企不具备的巨大优势。
同时比亚迪在芯片,集成电路等方面的投入和积累也将助力比亚迪汽车在汽车新技术领域有一席之地!
期待比亚迪的破茧成蝶!
其他公司,诸如上汽,一汽等,缺乏战略眼光,空有众多的人才和资源,内部结构冗余,内耗严重,市场上都采取跟随战略,作为国家队,实属遗憾!
笔者作为汽车专业的本科和硕士,毕业后作为在整车企业工作12年的人事,希望所有的自主品牌更进一步,以此共勉!
{蔚来}{车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