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理想ONE车友群,60后70后的你们退休后最想做的是什么?
以前我在市里做生意,后来觉得生意越来越难做,于是在2013年年底就关张了,随后回农村把老父亲的旧房子原地翻建成楼房,围了300平米左右的院子,就在院子里种种花草,在阳光房里喝喝茶,学学书法。
家里还有将近一亩自留地,种些时令瓜果蔬菜,忙得不也乐乎。
现在随孩子住在悉尼,也没工作。国外的生活费用比国内高很多,早期为了孩子出国留学钱也用得差不多了,所以想着尽量少出门,少花钱。
于是2017年春节后我就在国内报了一个素描班,学了几个月的素描。2018年4月份又买了个吉它,买了些教材,自己开始学吉它。学这两样东西也并非心血来潮。记得80年代中期吉它弹唱刚在国内流行的时候就买了把吉它,留着长头发,穿着喇叭裤跟几个狐朋狗友在大街上吼。
重新捡起这两个爱好后我就一直坚持到现在,基本从不间断。每天一个小时练吉他,两个小时学画画。自己暗暗下决心,绝不要半途而废了。我想坚持学到60岁退休还有几年时间肯定能取得成功!
自从学了弹琴画画,烟少抽了,酒少喝了,麻将不打了,钱也省了,身体也变好了。何乐而不为呢。
同为60后的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每个省的第二大城市是什么?
这里是湖北第二大城市——某市(笑)「多图警报」
这是第二城市的证明~
首先是某市市区的城中湖,
可以看到某市对面的新做高楼。。当然还有这个
最后就是某市市区——远景,当当当当,是不是感觉某市很摩登?
当然,近景也有,比如然后某些地标
最后介绍的是某市的特色地标~貌似废弃的铁轨穿城而过(据小道消息,有人曾目睹过貌似上世纪的火车经过,后来成为了都市传说「笑」)
补充一点,某市曾举大张旗鼓的宣传办园博园,我和朋友一起去,然后。。。
顿时失去了买票的欲望
理想很美好
,。。现实
???
好了,完了
一本正经的吐槽而已,别太在意
你眼中的庆阳是什么颜色?
很高兴为您回答:
庆阳是一个,我从小生活到大的地方,家乡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四季分明,虽说没有南方的长青绿,但这里却有四季彩,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眼中的庆阳颜色。
色彩,是城市独特的魅力元素,总是在猝不及防中到来,又高调地离开,留下了五彩缤纷的美色。来呀!一起欣赏拥有美丽妆容的大庆阳吧~庆阳是一块糖果色系的翡翠宝地,一年四季皆有美景,春来百花绽放、夏至青山苍翠,秋收硕果累累、冬临仙雾弥漫,高饱和度的颜色才是庆阳的主色调!一、炫 目 黄
庆阳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炫目的黄色,它代表着欢快,愉悦,它可以是初升的朝阳,温暖而又充满希望。它也可以是代表着春天的油菜花,黄艳艳一片,美到极致...夏天的庆阳在,在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无不显得格外的靓丽,这里漫山遍野的开满了,迷人的油菜花,让人置身于花的还海洋。在阵阵微风袭来,一股浓浓的油菜花香,让人神清气爽。美丽的庆阳不只有油菜花海,在哪鸟语花香的夏天,美丽的庆阳它还可以是万亩向日葵盛开的颜色,金色涌金,风光各异,整个画面,美不胜收。万亩葵花开遍了庆阳大地,有个朋友可能就要问了,你们那里,种植那么多葵花,能吃的完吗?听了这话我微微一笑,其实呀,我们这里种植这么多的葵花,当然本地人是吃不完的,不过呢,我们这里可是全国最大的,农副产品加工出口之一的地区。这里每年都会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出口大量的农副产品。
说完了庆阳的绿,接下来跟大家说说,庆阳的另外一种颜色,那就庆阳的黄,秋日的庆阳,可真为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它还能代表着披上金黄秋衣的银杏树,浪漫至极,犹如浪漫迷人的童话国度。黄色在庆阳的意义,如:朝阳的希冀,油菜花的艳丽,银杏的烂漫... 正代表着庆阳蓬勃发展,一路向前的绝美蓝图。
二、天 空 蓝
庆阳最富有情感色彩的颜色就是蓝色,它代表着平静、憧憬…它可以是自由的天空蓝,靓丽而又充满力量。
庆阳是一个没有过度开发过的城市,也是一个没有被污染过的城市,相比南方的发达城市而言,庆阳确实落后,但是却有一种宝石般的蓝色天空,蓝的那么纯粹,没有瑕疵。它也可以是马莲河源头水天一色,登高处,美景尽收眼底,庆阳不仅有蓝色的天空,更有蓝天白云下迷人的风景它还可以代表着夏天最美好的时刻!北石窟驿的水上乐园,在这里激情、欢乐、童趣都在这里释放。
美丽的庆阳到了夏天,简直就是童话里的世界,夏天的游乐园可谓是游人如织,人声鼎沸,在天蓝水也蓝的夏天让人有一种透心凉,心飞扬的感觉。
蓝色在庆阳的意义,如:浩渺的天空,层层涟漪的水波... 正代表着庆阳处事时的冷静和独立。
三、荷 叶 绿
庆阳最和谐的一种色彩就是绿色它代表着生长,复苏…它可以是夏天里满池盛开的荷香,清凉而又充满了生命力。这个绿色城市里,到处都是充满生命力的绿色,楼和楼之间是大片大片的绿草地,草地上还镶嵌着五颜六色的小花,周围是一排排苍天大树,为人们遮挡风沙,一片片的碧绿的荷叶,以及朵朵盛开的荷花,给城市里到处都充满着春天的生机。它也可以是蓝天白云下的绿水青山,子午岭脚下,每一份绿色都是那么纯粹,轻柔清风,格外美丽。它可以是青葱的山脉,目光所及满眼青翠,就连心情也不由得愉悦起来。
绿色在庆阳的意义,如:荷叶的碧绿,绿水的壮美... 正代表着庆阳平静且安宁的生活氛
四、落 日 橙
庆阳最美的色号就是橙色,它代表着繁荣,活跃…它可以是唯美的落日,明媚而温馨!它也可以是入秋时自然的颜色,橘黄、深橙一片,多姿多彩...它还可以代表着幸福的颜色。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住进自带温馨风格的小木屋,一同感受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气息。
橙色在庆阳的意义,如:落日的光辉,枫叶林的浪漫,别墅的温馨... 正代表着庆阳对新事物的追求和期待。
庆阳不光是有五彩斑斓令人陶醉的美景,美丽的庆阳还盛产石油,这里是长庆油田的作业区域。长庆油田总部设在西安市,工作的主要区域鄂尔多斯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也叫陕甘宁盆地,勘探面积达37万平方公里。
截止2003年底,累计探明石油储量11.9亿吨,探明、控制、预测三级储量26.29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14963亿立方米,探明、控制、预测三级储量23818亿立方米,拥有四个储量上千亿立方米的气田;累计生产原油6505万多吨、天然气168亿立方米。是中国石油战略接替区、增储上产的重点地区之一。黄土高塬上的魅力色彩,与石油开采的机械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副美丽的花卷。
庆阳黄土高塬上的绿色,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巍峨的子午岭森林,是庆阳人理想的家园。发展城市森林提升到城市品牌战略层面来考量,以世界眼光和科学理念规划建设城市的绿色未来。
总之,建设富有竞争力的绿色城市,让一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家园将以更加绚丽的姿态展现在市民面前,就要融入“绿色、健康、安全”的理念,就必须着力提升城市绿色竞争力。自然生态良好是城市较优的“名片”,也是庆阳这座城市最美的颜色。
回答完毕,望采纳,谢谢!
以上就是小编眼中庆阳的颜色,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说说你眼中的庆阳是什么颜色,有兴趣的朋友下方留言评论。
清代大臣为什么有人称奴才?
在清朝奴役统治下,奴才还不是你想称,想称就能称的!
奴才,这两个字是对人莫大的侮辱,骂人狗奴才就相当于问候了祖宗一般。
然而看到清宫戏的人大体都知道“奴才”一词,而且戏里人皆称奴才,其实不然有些人能称奴才有些人连奴才都称不了。
我们也不去论“奴才”与“臣”谁尊谁卑,不过以今人的眼光,无疑是“奴才”低于“臣”。
对于汉臣一般自称“臣某某某”,如果能赞拜不名那是极大的光荣,不过这一般这是权臣才能享受到的。
对于奴才最先出自哪里已经无法考证,一般用奴才是称呼下人,不过也有骂人的意思。如果从史书记载中窥得一二,最早莫过于《晋书》的记载匈奴汉王刘渊骂司马炎的儿子司马颖到:“不用吾言,逆自奔溃,真奴才也!
对于自称奴才,明朝之前未曾有也!
最早诸如司马相如、蔡邕、刘琨、韩愈等文人的章奏自称臣妾,不过这只是谀词,未尝以书衔焉。
明朝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东厂、西厂、内行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这些一般由太监充当一把手,自然很多人和很多影视上太监全部自称奴才。其实当时的太监称为“厂臣”、“内臣”,大臣统统自称为“臣”。
不过据清朝的资料《稗勺》中有云:“明代宦官,对上称奴侪。”有人肯定说侪是通假字,且读音也为chái,古今汉语之别罢了,如果你这样想那么作者后半句就是对你的批评——“今人讹侪为才云。是不读书之甚者。”
满清入关后,实行民族高压政治策略,不仅强迫汉族剃发易服,还大兴文字狱,从思想和肉体上进行禁锢。清朝前期,基本上沿用明朝制度,此时只有皇宫内的太监、奴婢自称奴才。
到了雍正时期,清朝达到了极盛,思想禁锢也达到了极盛。说错话、写错诗会挑起清朝皇帝敏感的神经,大臣只得阿谀逢迎。为了讨好主子,让外人和主人觉得自己比别人对主人更忠诚,一些王公、旗主、大臣的家臣便开始自此“奴才”。王公、旗主、大臣自然觉得洋洋得意,于是也纷纷效仿,对皇帝及其嫔妃开始统统自称奴才,以显示自己对皇帝及妃嫔的无限忠诚。
于是“奴才”成为邀宠、显示忠诚、亲昵的专用名词,可想这些人为了荣华富贵是多么无节操。
乾隆帝自此十全老人,奴才成为邀宠专用则由他开始日渐隆盛,甚至乾隆还为此颁布圣谕。
乾隆二十三年谕曰:“满洲大臣奏事,称臣称奴才,字样不一。着嗣后颁行公事折奏称臣,请安谢恩寻常折奏称奴才,以存满洲旧体。据此,则只分公私,不分文武也。”
此时乾隆严格界定了满洲大臣称奴才和称臣的界限,于公是办事的大臣,于私则是自己的私奴,其实这也是皇帝对满洲人莫大的荣宠。
古语有云:伴君如伴虎!何况是乾隆这个神经及其敏感之君。
乾隆三十八年,凉州镇总兵乔照于奏谢折内称臣,这一语引来乾隆帝的严旨申饬。圣旨曰:“武员即官至提督,亦称奴才,此乃向来定例,乔照岂容不知?虽臣仆本属一体,称谓原无重轻,但乔照甫加总兵,即如此妄行无忌,足见其器小易盈,着传旨严行申饬。”
这无异是告诉满洲大臣你们就是老子家的私奴,称奴才难道还委屈你了?这也是防范武将的一种办法。
同样的事情还在乾隆孙子道光帝时发生过一起,则说的更明确提出满洲武将就是满清皇帝的私奴。
道光五年,降旨规定:“督抚藩臬之内,如系旗员,于请安谢恩折,着缮写奴才字样;凡遇一切公事奏折,着写臣字。”不过他特别交代的是总督、巡抚、布政司、按察使这些满洲文臣,对于满洲武将无明确交代,也许是道光帝默认其家奴。
道光六年,对于满洲武将如何自称终于有了定论。副都统、西宁办事大臣穆兰岱因陈奏青海蒙古事宜,折内称臣,遭到道光帝的严旨申饬。道光帝还明确指出先前的圣旨特指文职,并未指武职如此。由此之后武员公事折奏均自称奴才,另外道光帝申饬穆兰岱时还说他染汉人习气。
说道汉人习气,我们就来说说满清时候汉臣如何自称?
其实对于奴才之词,在满洲人内分文武,在全国上下则分满汉。汉人自然对奴才之词不满,满人却感觉这是亲昵之词。
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都能发现,和珅是张口闭口奴才,纪晓岚则左一个臣右一个臣,别以为是纪晓岚高贵和珅低劣,其实乾隆帝规定汉人无资格称奴才。
乾隆帝这人的神经是极其敏感的,不称奴才觉得你其心必异,称奴才觉得你是想攀高枝。
乾隆三十五年,周元理(汉族)会同西宁、达翎阿(满族)奏报搜捕蝗孽,奏折内列名处,西甯、达翎阿称奴才,周元理则称臣。这下惹恼了乾隆,本来周元理称臣符合乾隆二十三年的规定,但是乾隆生性多疑,觉得他是不屑与西宁同称,有标新立异之嫌。
然而到了乾隆三十八年,御史天保(满族)、马人龙(汉族)奏监考教习查出代倩情弊一折,奏折内马人龙随着天保一起称奴才。本以为乾隆会龙颜大悦,乾隆却也是大为恼火,认定马人龙这是冒称。更是颁布上谕明确规定:向来奏折,满洲率称奴才,汉官率称臣,此不过相沿旧例;且亦惟请安谢恩及陈奏己事则然,若因公奏事,则满汉俱应称臣。盖奴才即仆,仆即臣,本属一体,朕从不稍存歧视,初非称奴才即为亲近而尽敬,称臣即为自疏而失礼也。今天保、马人龙之折如此,朕所不取。若不即为指示,恐此后转相效尤,而无知之徒,或因为献媚,不可不防其渐。嗣后凡内外满汉诸臣会奏公事,均着一体称臣,以昭画一。如是,是皇上不欲汉人之称奴才,而以满人迁就汉人也。故满人称奴才,有时可以称臣;汉人称臣,无时可以称奴才。
真是伴君如伴虎,清朝三朝宰相(乾隆、嘉庆、道光)曹振镛凭着“多磕头、少说话”一条富贵终身,死后也谥得“文正”。可见清朝专制下,容不得你说话,奴御控制下还不是你想当奴才就能当奴才的!
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以轻松有趣的方法,带你畅读历史!为何还被清朝兵攻打到了北京城下?
袁崇焕确实在辽东建立起了关宁锦防线,但是后金军到达北京城下并非是因为突破了关宁锦防线,事实上一直到明朝灭亡,清军都没有从山海关杀进关内。至明灭国,清兵六次进入内地,无一例外都是选择绕开关宁锦一线,选择从长城各关口择机突破,深入内地。袁崇焕督师蓟辽后金军攻到北京城下的己巳之变,自然也是如此。
己巳之变的背景己巳之变之前,明对后金作战在大局上已经处于守势。1619年,明与后金大战与萨尔浒,明军惨败,这一仗之后明廷彻底的失去了对后金作战的主动权。后经略辽东的王化贞与巡抚熊廷弼不合,战守失据,又遭广宁惨败。明军连遭败绩,关外几乎不保,明军闻后金军至,闻风丧胆。以至于努尔哈赤领十万大军,大肆劫掠而来,身为蓟辽经略的高第竟然尽撤关外据点,把明军和边民尽数撤到关内。当然有一个人除外。
此人正是袁崇焕。袁崇焕谓,独卧孤城,以当奴尔。袁崇焕当然不仅仅是有胆气,还有武略。他一方面坚壁清野,据城固守,一方面写下血书,与将士盟誓,坚定守城之决心,凝聚人心。在一阵阵的西洋红衣大炮的震天响声中,努尔哈赤铩羽而归。史称“宁远大捷”。一年以后,皇太极又来了,皇太极与赵率教战于锦州,赵率教力战,皇太极终不能攻克,又起兵攻宁远,袁崇焕避其锋芒,不与后金骑兵野战,仍旧坚城固守,后金军攻城不下,死伤惨重。皇太极又回师攻取锦州,死伤无算,没有一点取胜的希望,只得撤军。史称“宁锦大捷”。
后金的战略一年来,后金军两遭失败,皇太极考虑到关宁锦防线固若金汤,难以被攻克,只得另作筹划。实际上,后金对明廷的战略在努尔哈赤时代就有了初步的模型,后金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后金国周围有三股势力为后金大患,一是明廷,二是蒙古诸部盟,三是朝鲜。
沈阳四通八达之处,西征大明从都尔鼻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鲜,自清河路可进。从努尔哈赤对沈阳地理位置的理解,后金其实早有称雄之心。正因为如此,努尔哈赤把都城迁到了沈阳盛京。皇太极登位第二年,有一份奏本清晰的反应了对这三方势力的战略和分析。
谓:于明廷讲和与自固之策而已。
等到国力增强,兵力富足之后,在乘机进攻,传檄而定天下。这个主张对外着眼于明廷政治昏聩,朝政败坏,年年用兵,粮饷匮乏,且朝廷党争不断,宰辅不通军事,迂腐,文武诸将用人不专,可以说是深知明朝虚实。对内主张,则是内修政理,任命贤能,开垦土地,息兵养民,扩充实力。也就是说,后金不管是和是战,都是把明廷当作对手,和是因为休养扩充实力,战呢?其实也是扩充实力,从后面种种迹象来看,后金入侵主要目的就是劫掠财务,人民,器械,即是明证。这就是所谓做大自身,以窥天下。
于蒙古诸部盟的看法则是“素无纪纲,无大志”,战略是“善为之抚驭可也”。也就是看出蒙古诸部没有雄心壮志,不过是贪图利益,因而对于蒙古的战略就是联络,拉拢,控制。当然对于不听话的就是剿灭征服。
对于朝鲜的态度则是偏处海域,无财而拘礼,无关大局。
基于以上战略,皇太极把明廷视为攻取的对象,方法是立足于和而战,对于蒙古则是拉拢,以和而战,对于朝鲜则是或战或和均可。
后金从蒙古打开缺口正是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后金开始对蒙古各部盟进行拉拢分化。蒙古诸部分布广泛,分布地域东起黑龙江,西到阿尔泰山。以游牧区而论,大体分为三部。以戈壁大沙漠为限隔,其南部称漠南蒙古即内蒙古;北部称漠北蒙古或称喀尔喀蒙古即外蒙古;西部称漠西额鲁特蒙古。
这些游牧区不同的蒙古又分为诸部盟,其中漠南察哈尔林丹汗素有统一蒙古之心,实力强劲。林丹汗称雄之心受到了蒙古诸部盟的反对,主要包括科尔沁部,鄂尔多斯、阿巴亥、阿苏特等部。双方展开攻伐,受损都很严重。正是在蒙古内部各部盟的一些列征伐火并中,科尔沁、喀喇沁、敖汉、奈曼部、喀尔喀等部归附于后金,并进行改编。敕谕归顺的科尔沁、敖汉、奈曼、喀尔喀、喀喇沁“悉遵我国制”。有了蒙古的帮助,皇太极于是取道蒙古,以蒙古喀喇沁部骑兵为向导,率领八旗大军,绕过袁崇焕防守的关宁锦防线,从长城南下而入蓟镇。
四明边备防守失策明军边备的废弛可以从袁崇焕的奏疏看出:
臣在宁远,敌必不得越关而西;蓟门单弱,宜宿重兵。
就是说,蓟门守军不足,应该加派卫戍部队。
同时也指出一旦后金联合蒙古,就会出现大的祸患。
惟蓟门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万一夷为向导,通奴入犯,祸有不可知者。
尽管已经料敌于前,但是蓟辽督师袁崇焕的谏言还是没有被崇祯皇帝采纳。后金军三路大军破长城而下,明军竟不能形成有效的阻挡,赵率教驰援中伏战死。后金军,从喜峰口到遵化、从遵化到蓟门、从蓟门到三河、最后到通州,直至抵达京师城下,遂酿成大祸。
结论
因此,后金军能攻入北京城下,从远因来看,是后金早有称雄之志,但这种称雄之志被袁崇焕两次挫败,后金军趁蒙古诸部盟火并之机,采取了合适的策略,联合了蒙古诸部盟取得了绕关宁锦防线进军京师的新路线,加之明朝边境防守薄弱,料敌于前的谏言没有被采纳,遂酿成京师被围困的大祸。
(本文完)
{理想}{车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