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友群大全

蔚来ET5周口车友群_蔚来在河南有几个换电站

{车友群}{蔚来}

蔚来ET5周口车友群,蔚来在河南有几个换电站?

204座。

蔚来ET5周口车友群_蔚来在河南有几个换电站-图1

截至目前,蔚来已在全国范围内建成301座换电站、204座超充站和382座目的地充电站,累计为用户提供了超290万次换电服务和超60万次一键加电服务。

此外,蔚来用户将距离换电站3公里以内的住宅称为「电区房」。截至目前,有29%的蔚来用户住在「电区房」;到2025年,将有90%的蔚来用户的住房成为「电区房」。

谁将继续盘踞十大城市?

再有十年时间,现有的十大城市格局恐怕也很难被打破,但十强内部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排名调整。

说一下个人的感觉吧:

1.上海

2020年最新的世界城市分级排名里,上海被评为A+,全球仅次于伦敦和纽约。

上海位于长江黄金水道的出海口,背靠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在国内几乎是不可撼动的。

从各方面指标来衡量,包括经济、科教医疗、城市地位、定位等指标在内,上海都是国内顶尖水平,堪称完美。

过去一百年,上海都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十年后,也是如此。

2.北京。

北京是我国首都,也是现阶段国内唯一能够和上海比肩的城市,从城市地位和定位上看,两座城市都是直辖市,都是国家中心城市,旗鼓相当。

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经济更强;北京作为首都,在高校和国企总部方面优势更大。

实际上,现阶段把北京排在第一更合理,但之所以认为十年后会被上海反超,是因为北京一直在转移非首都功能,包括雄安新区的设立,以后可能会迁入大量的国企总部、高校、医院等。

这就导致,一方面未来的北京会承担更加纯粹的首都功能,另一方面大量高校、国企、医院等非首都功能的外迁,会让北京的经济、科教医疗东实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3.重庆。

从经济质量以及影响力上看,也许广州、深圳更好,但从单纯的体量来说,拥有超过三千万人口、今天GDP已经追上广州的重庆,十年后大概率会进一步提升排名,跻身前三。

重庆的人均指标可能会是个短板,但随着总量的不断增长,人均指标上的差距也会逐渐缩小;

而从城市地位和定位上看,作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城市群龙头城市的重庆,也担得起这个名次。

4.广州。

近代以来,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实力一直不弱,几乎没有跌出过前四;再往前追溯,广州作为我国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商业航运中心,历史超过千年。

历史的惯性是强大的,很多人不好广州,但广州的历史和底蕴,足以保证这座城市短时间内不可能衰落;更何况,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也是国家目前政策和资源的重点支持城市。

十年之后,广州的GDP也许不在前四了,但从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来看,广州前四的位置依旧很稳。

5.深圳。

今天的深圳,实力之强大是公认的。

不过相比其他三个一线城市,甚至是武汉、南京等强二线城市,深圳的短板也很明显,那就是科教、医疗资源以及管辖面积的不足。

深圳今天的影响力和综合实力之所以这么强大,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经济太强、政策支持和定位太给力、巨头企业太多。

归根结底,深圳的强,是经济上的强,领先其他强二线城市太多。

深圳的问题是管辖面积太小,如果未来无法扩容,城市发展空间势必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从而影响到经济增速。

一旦深圳在经济上的优势消失,哪怕政策力度不减、巨头企业依然强大,深圳的影响力也可能会被削弱,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会下降,这样的话,深圳在高校、医疗资源等方面的不足就会被放大。

6.成都。

内陆城市,成都的地理位置优势是非常突出的,背靠四川这个人口超过八千万的腹地,四川盆地这个大后方撑起了成都的战略地位,面积广阔、地形平坦的成都平原又撑起了成都的发展空间。

无论城市级别与定位,还是政策支持与资源,成都都不缺,而且还都是国内最顶级的。

单从经济上看,更远的未来,成都的上限甚至可能是前五,但以十年为单位衡量的话,第六名也不错了。

7.武汉。

把范围限制在中西部地区,如果说,成都是中西部地区的上海,那武汉就是中西部地区的北京。

作为中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两座城市,成都类似于上海,经济更发达,对外贸易更发达,知名度更高,并且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潜力巨大的腹地;而武汉更像北京,国企众多,高校云集,在周边地区实力一枝独秀。

强二线城市里,武汉和南京是仅有的两个没有短板的,因此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武汉有底子有政策有资源,未来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重新恢复快速发展,十年后,武汉的合理位置应该是第七。

8-9.杭州-南京。

同成都、武汉的情况差不多,把范围限制在华东地区的话,杭州类似于华东地区的上海,而南京则是华东地区的北京。

上海-成都-杭州,北京-武汉-南京,一脉相承,两两对应,前者都是各方面比较均衡,但经济上的优势更突出,知名度更高,而后者则是高校云集,科教实力更强。

之所以把杭州-南京这一对放到成都-武汉之后,是因为前者在政策支持力度上要稍微落后于后者,从全国范围的地理位置上看,成都和武汉虽然周边地区相对落后,但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更大。

10.苏州。

苏州的经济实力毋庸置疑,十年后,排名更靠前的某些城市,也许GDP也很难追上。

但这也是苏州为数不多的优势了,与前十强其他城市相比,苏州强大的经济实力不足以弥补其他方面的差距;但十强外的其他城市则不具备这种能力。

因此,以十年为单位衡量,苏州位居前十还是没问题的。

如果从更长远的角度看,郑州等城市很有可能替代苏州的位置。

最后,我是@全城探秘 ,一家之言,欢迎拍砖哟!

谁将来会是国产车之首?

国产车之首,这个答案应该是没有争议的,然而我发现下面竟然没有人答对。这家车企堪称汽车界的华为,市值超过5000亿,超过了现代、本田、通用、宝马等知名国际品牌,位列世界第四。仅次于特斯拉、丰田和大众。这家车企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掀起了一场汽车产业革命,让各大国际车企瑟瑟发抖。它的名字听起来很low,很多人对这个品牌都不屑一顾。提它的名字就跟骂街似的。说到这,应该猜到了吧?

以前和大家聊国产车品牌,我很简单的分成了一二三线。一线品牌包括吉利、长城、奇瑞、比亚迪、红旗,这些都是我认为未来会有不错发展的。二线则以老牌国企为主,上汽、一汽、长安、广汽、东风、江淮等等,基本上都能达到合资车的水平,生存下去不成问题。三线则是其他品牌,或许也有珠玉蒙尘,但是恕我水平有限,不能面面俱到。

另外我知道红旗是一汽的,但还是把这个品牌单拿出来了,因为红旗的品牌价值和奔腾、森雅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不过这样分很多人都不服气,按照销量来看,吉利、长城和长安应该是一线,他们应该是国产车销量的前三。比亚迪、奇瑞还是略逊一筹,比销量的话,红旗可能都上不去场。其实一人一个想法,不同标准的分法也不同。如果是按照未来发展潜力和现在的企业底蕴和技术积累来看的话,应该是一超多强。

先从三线说起:北汽、东南、众泰、猎豹……

不是说国产三线品牌里就一定没有好车,这未必。但这些车企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过硬的研发能力。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们都还在用三菱的发动机。说是造车,不如说是“攒”车。东拼西凑弄出来的东西,核心都不是自己的。

当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全世界分工合作,这样并不能说是错的,但是从侧面可以看出企业的技术储备不足,处处受制于人,未来难有太好的发展。

像是一些造车新势力,包括小鹏、威马、蔚来、理想,因为没有自己的三电技术,电池还需要在外面买,所以我觉得大多可以归为三线。这其中蔚来的市值几乎都要超过比亚迪了,不过我依然不太看好。纯电车是未来的趋势不假,但是存在很大变数,一旦电池技术出现突破,到时候慢一步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二线底:北汽、东风

这里只说乘用车,东风在其他领域倒是颇有建树,但是乘用车领域,什么东风风神,东风启辰,东风风行,一个个都是半死不活的状态,而且也还在是用着三菱发动机。其实和三线并没有明显差距,只是家大业大而已。

北汽则有点扶不起的意思。为了扶植北汽新能源,插混车在北京都不能享受新能源的政策。然而结果显而易见,北汽全系没有一个热卖的品牌,发动机甚至还买哈弗的,BJ40用的和H9都是同款发动机,几乎全靠合资那边输血。

二线中:一汽、江淮

江淮虽然市场表现不太好,其实人家底子还是有的。尤其是在新能源转型方面,反应迅速,已经算是走到了很多车企的前面。工业底子还是非常不错的,否则蔚来也不会选择江淮来代工。但是比起一线品牌,产品力的差距还是较为明显的,而且品牌力实在是惨不忍睹。很多未来车主都把蔚来后面的江淮扣掉。在沈阳,干白事一条龙,扎白花的灵车十个有八个江淮……

一汽:把红旗拿出去不算,旗下就只剩下森雅、奔腾,森雅应该算合资品牌了吧?毕竟是一汽和大发合作的。不管算什么吧,销量和市场表现都不算好,如果单拿出来的话,也就是个随时可以放弃的三线品牌。奔腾能好一些,感觉一汽是下了功夫的。感觉战略布局学的是大众和奥迪,红旗作为高端品牌,往豪华车的方向走,像奥迪一样,而奔腾则是比较亲民一些,像是大众一样。虽然销量表现一般,但是产品力还是不弱的,发动机热效率接近40%,完全达到了合资车水平。像是奔腾T99,和红旗一样都是终身保。

二线顶:上汽、广汽、长安

上汽旗下的品牌主要有:大通、荣威、名爵,五菱和宝骏我觉得算合资,毕竟人家叫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五菱宝骏。

大通人家主要玩轻客、微面、皮卡,甚至是校车和房车,本来算是商用车领域,但是人家也生产SUV和MPV,其实产品也都还行,尤其是MPV车型。不过营销方面不到位,而且感觉企业重点还是在商用车领域,并没有在乘用车领域发力。

名爵和荣威一起说吧,都脱胎于英国罗孚汽车,Rover这个名字熟悉吧?再加上一个词,Land Rover,这次认识了吧?本来挺牛的,后来经营不善破产了,当时南京汽车和上海汽车。两家竞标收购,南汽花了5300万英镑拿下MG实体生产厂,上汽6700万英镑拿下购得Rover 75车型技术资料和生产权。不过rover商标使用权在宝马手里,宝马不放,上汽就只能改名荣威(roewe)。后来南汽和上汽打官司,争谁才是英伦血统,后来上面调节,两家这才合作,最终上汽收购了南汽50%以上的股份,两家从此就算一家了。

简单说这就是国外破产倒闭的车企,咱花大价钱买回来了,技术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其实实质帮助非常有限,感觉就是套了个外包装,似乎换一个外国的车标车就能卖得好一点。这也是上汽给我的感觉,营销不错,可是车呢,不能说不好,但是也没有出类拔萃。和通用合作研发的发动机热效率在37.5%,可以说是主流水平,还算不错。像是名爵的运动风格还是继承下来了,外观设计也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不过初期用干式双离合把口碑给干崩了,现在也只能屈居二线。

广汽:广汽的自主品牌传祺和埃安(原来的广汽新能源)在销量上比上期还有差距,不过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则是一流的,甚至堪比一线。矩浪动力的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42.1%,是目前国产车的巅峰水平,超过了丰田、本田、大众等一线合资品牌。说本田没发动机送车,咱广汽的2.0T发动机不次于本田了,而且送的车更好。

另外,矩浪动力主打的7速湿式双离合也很拿得出手,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平顺性、使用寿命以及传动效率,都达到了业界领先水平。今年好像还拿了个世界十佳变速箱。目前在燃油车领域,几乎已经没有短板了。

另外,广汽埃安的新能源车也很能打,自动驾驶技术据说已经达到了L4级别。哪怕是独立运营,人家这么多年造车的经验和底蕴还是有的,相比一些需要代工的造车新势力,优势明显。只是广汽在早期也是被菲亚特的双离合给坑了,传祺GS4一度杀到了月销排行第二的水平,结果因为双离合的问题口碑直线下滑。后来不得已换上了AT,可是口碑崩了,给人留下了故障率高的印象。现在产品力上来了,可是要重新树立品牌形象仍需时日。

说实话,我都想把广汽放在一线了。

长安:说长安是二线,很多车友表示不服。过去我也是长安粉,也为蓝鲸平台感到振奋和自豪。从销量来说,长安是妥妥的一线品牌,一点毛病都没有。轿车有长安逸动,SUV有CS75,都是热销品牌。产品线也较为齐整,从CS15、35、55,到75、85、95,基本上没有漏网的。高端品牌UNIT,UNIK都有不错的市场表现,至少颜值很吸粉。低端品牌的欧尚也堪称物美价廉。

销量上是一线,技术上,在国内也算一线。之所以把长安放在二线,是因为虚标减配的问题。像是CS75Plus,实际表现其实是够用的,而且咱家用车你也不上赛道,动力差个几十匹,扭矩少个几十牛米无所谓。但是虚标参数我有点接受不了,这归根结底属于虚假宣传,关系到企业诚信的问题!

另外,懂车帝做过一期CS75plus和H6的对比拆解,CS75plus减配明显,后防撞梁跟纸糊的一样,起不到一点保护作用!

我之所以喷日系德系,不在于它出自哪里,而在于他们减配无良!在这个问题上我很难说服自己双标。

其实二线顶和一线已经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了,所以我觉得应该改为“一超多强”更合适一些。

一线品牌:比亚迪、长城、吉利、奇瑞、红旗

红旗:可能是中国第一个豪华汽车品牌

红旗自带豪华基因,而且明显能感觉到,人家就是奔着打造豪华品牌的方向去的,不要求走量。轿车都是B级起步,SUV也就只有一款紧凑级E-HS3,还是新能源。红旗的售价一点都不亲民,如果说产品本身的话,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发动机表现只能说一般,用料扎实,似乎并没有太看重轻量化设计,所以油耗略高。这也符合红旗的品牌定位,走高端,油耗不是重点。

我一直持这样一个观点:超过30万,你买的就不是车了,更多的是选择圈子和人设。红旗有这样的文化底蕴,也有这样的用户基础。开红旗,其实无须在意车如何,百公里加速快一点还是慢一点,油耗多一点还是少一点,这都不是重点,在意这些你不用选红旗。30万也好,40万也好,你买的是一个人设,成熟稳重,事业有成,而且不忘本。

红旗有打造豪华品牌的文化底蕴,而且现在看来,路走的也没错。可能在硬件上并不是那么强,但是也不算差。而且现在红旗旗下所有车型都提供了首任车主不限里程不限年限的终身质保。

奇瑞:踏踏实实造车,品牌低端又如何?

奇瑞是国内第一家正向研发的车企,37.1%热效率的发动机一度领跑全国,直到今天仍不过时。旗下万里扬CVT,表现不输日系。虽然目前主要还是1.6T+双离合一套动力组合,但是对于家用车来讲,这套组合十分能打,也非常耐用。

日系三杰,2.0L+CVT的动力总成吃了多少年?大众靠EA211+DSG造了多少款车。据说奇瑞代号为F4J20的2.0T发动机已经点火成功了,有望在明年1月份实现量产,预计最有可能搭载在其旗下的高端品牌星途上。

奇瑞在国产车企里也算是命运多舛,不过也相当有志气,给人以脚踏实地的感觉。发动机保10年100万公里,不少车型都承诺发动机终身保。旗下的低端品牌捷途也都质保10年20万公里,而且没有首任车主的限制。在低价位车型中算是难能可贵了。

吉利:收购得到的技术和研发得到的技术有什么不同吗?

收购了沃尔沃之后的吉利发生了质变。之前我觉得吉利从福特手里买的沃尔沃,并没有拿到核心技术,而且沃尔沃除了安全性方面,三大件技术也没有特别出色。不过事实证明,两者的确激发出了化学反应。吉利并没有直接把沃尔沃的东西拿过来自己用,否则只会毁掉沃尔沃。李书福先让一批吉利的核心成员去了沃尔沃,然后又让沃尔沃的一部分核心成员来吉利,从设计理念到品质把控,这样吉利的企业文化也随之得到了一次提升。双方诞下的子品牌领克就是很好的例子。

以前发动机是吉利的短板,那个1.8T动力差油耗高,好在吉利的装配工艺和NVH做的都不错,像是博越,也能在SUV领域有一席之地。不过现在部分车型用上了沃尔沃的发动机之后,最后一块短板也被补上。像是新推出的吉利星瑞,用的是和沃尔沃同款的2.0T发动机,售价只要12万左右。

另外,旗下子品牌领克和红旗一样,全系终身保。

长城:靠H6打天下,靠技术坐江山

早年的哈弗H6,表现并不能算出色,动力一般,油耗不低,好在皮实耐用。正好赶上国内SUV车型的走俏,H6凭借还不错的外观和比较稳定的质量,在风口上起飞。一款H6,连续十多年销量第一,哈弗为了保住SUV销量冠军的宝座,常常几十款车型同堂销售,要的就是消费者的这种从众效应。

过去长城销量好是因为定位准确,会营销,但是现在产品力也有了质的提升。历时5年,耗资200亿打造的柠檬平台已经让长城产生了质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仍旧在发酵中。柠檬平台包括438个基础模块、113个标准模块,具备覆盖A0、A、B、C、D级车型的延展性。传统的七速双离合表现已经几乎完美,而全球首款9速双离合也指日可待了。

除此之外,越野专用的坦克平台也值得期待,坦克300未卖先火,号称四驱三把锁,可玩性极高。高端品牌WEY系列,一直在和领克分庭抗礼,产品力已经远超同级别的合资品牌了,目前也推出了整车5年,发动机变速箱终身质保。

H6完全可以当做是国产车质量的标杆。我们看车质网投诉,最近一年,H6的投诉仅仅排在SUV的第9位,还要低于荣放、逍客、途观、CX4、奇骏等合资车型。这里统计的是绝对投诉量,销量越大,意味着基数越大,哈弗H6是十几年的销量冠军,市场保有量是最多的,然而全年只有372例投诉,而且大部分都是小毛病,和三大件无关,足以说明H6的质量可靠,远超大家公认皮实耐操的日系车。

比亚迪:新能源领域之王,未来的国产车之首。

如果你同意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趋势,那么将来的国产车之首,非比亚迪莫属。

其实这一点已经从股票市值上反映出来了,比亚迪市值超过5000亿,位列世界第四,仅次于特斯拉、大众和丰田。现在已经是国产车之首了。

从技术层面看,43%热效率的骁云发动机是目前世界量产车之最,和马自达的创驰蓝天打平。三电技术独步天下,DM3.0技术,明年要上市的秦Plus超级混动就是DM4.0了,至少领先其他车企两代。百公里加速7.9S,亏电的情况下依然能做到百公里油耗3.8L,据说价格也就是普通燃油合资车的水平,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电池领域,比亚迪具有100%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刀片电池的安全性业界领先,而且体积密度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电机领域,永磁同步电机较高效率达到96%,让王朝系列新能源车都拥有了跑车一样的性能。电控方面,自主研发的IGBT芯片已经是4.0了。

从燃油车的三大件,到新能源的电池、电机乃至ECU设计,比亚迪都不需要假手于人。我们总说弯道超车,弯道超车,其实比亚迪早就已经做到了。如果说国产车之首的话,比亚迪当之无愧。

周口有蔚来换电站吗?

有,新建了好多。

蔚来发布了最新的换电政策。据悉,从2021年1月22日起购买蔚来汽车的首任车主在保留家用充电桩基础上可享受每个月4次的免费换电服务。而不保留充电桩用户可享受每月6次免费换电。同时,蔚来首任车主还可享受每年12次终身免费异地加电权益。关于新车后续消息,我们将持续关注。

{蔚来}{车友群}

本站文章内容来源与网友投稿,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联系本站客服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idianev.com/qun/1144.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