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ET5宿州车友群,永城市未来的潜力怎么样?
这个问题实际上从两个城市的定位来看,并不存在可比性,因为永城市为商丘的组成部分,为商丘市管辖。
据商丘市公布的情况来看,商丘各县市区2019年GDP总量排名前十位分别为:1、永城市:615.79亿元;2、虞城县:338.38亿元;3、民权县:323.99亿元;4、夏邑县:317.77亿元;5、睢阳区:313.11亿元;6、柘城县:271.87亿元;7、梁园区:231.85亿元;8、睢县:222.88亿元;9、宁陵县:181.71亿元;10、示范区:101.32亿元。
永城市2019年GDP615.79亿处于第一的位置,主要是永煤集团的贡献。
永城是河南省商丘市下辖县级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下辖26个镇、3个乡,素有“豫东门户”之称。
永城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属湿润的暖温带季风气候,其境内拥有梁孝王寝园遗址、芒砀山汉文化博物馆等旅游景点。永城矿产资源丰富,地下储煤面积1216平方公里,可开采储量50.45亿吨,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同时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不过,我们看到煤炭行业的发展并不平坦,前期永煤债险出现违约,显示经营风险也是存在的。如果永煤集团出现大的财务困境或经营困难,那么对于永城GDP的影响将是显而易见的。从地理与资源角度来分析,永城市的未来发展也是有潜力的。2019年末全市总人口158.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1万人,常住人口124.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7万人。如果依此来看,城镇化率50.50%显示仍然有继续上行空间和发展潜力!关键是能否找到能够替代煤炭开采的新兴产业来支撑未来的发展。比亚迪最终选择了合肥什么地方?
比亚迪安徽工厂共有三个-合肥落户长丰
近日关于比亚迪汽车落户合肥的话题仍在讨论,核心问题在具体落户合肥什么位置,以及具体将会合作哪些项目,下面就来简单了解一下吧。
长丰下塘无为实业蚌埠刀片电池其实比亚迪早已经在安徽布局,只是要循序渐进的扩展业务范围;无为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中,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钢结构加工、轨道交通构建、工程机械、机电设备、电子设备,以及零部件的研发设计与制造,包括云轨使用的轨道梁。也就是说无为比亚迪主要是为轨道交通业务服务,了解比亚迪的云轨吗?下图就是。
「刀片电池」是比亚迪研发制造的特殊的磷酸铁锂电池,特点是形状为长片型,能有效提升电池组的空间利用率,提高电池组的体积能量密度;而且一般的电池组是由电芯组成模组、模组组成电池组总成,刀片电池跳过模组直接PACK,这样的设计还是很有颠覆性的。那么再综合其材料成本、制造成本的双重优势,以及极高的稳定性的优势,这种电池在2021年实现了铁锂电池装车量超2000%的增长。
可以说这种电池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各地对于刀片电池都很有兴趣;目前有重庆璧山工厂、年产能规划35GWh,长沙基地规划20GWh,再有就是安徽蚌埠的20GWh。
至此比亚迪安徽工厂已经有满足轨道交通基础,已经乘用车和商用车制造的核心;那么下一步就是要规划整车制造了,这个规划落地的地方就是合肥的长丰县下塘镇,这个“镇子”看似没有什么感觉但实际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下塘镇是合肥首批镇级市,是合肥很重要的卫星城,很多重要的项目都可能落户到下塘。
新能源汽车(乘用)新能源客车这两个项目会是下塘未来的方向。
除了整车制造以外,预计也会有功率半导体的项目合作;不过这只是预测,具体是否会有或合适会有还不能确定;以合肥和比亚迪的格局,比亚迪和安徽的合作应当会更加深入。比亚迪的云轨也有很大概率在安徽各大城市建设,云轨相比地铁的有极大的优势。
综上所述,比亚迪在安徽的工厂应当会越来越多,安徽也将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发展重心;不论国轩高科、江淮汽车还是新势力品牌的蔚来,这些都说明了合肥真的是有战略眼光的。比亚迪在合肥应当会大有作为,刀片电池与DM-i系统可能会在安徽出现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据传比亚迪的DM-i总成规划了100万台的产能,以目前的销量走势来分析,这个产能应当是包括外供的。
DM-i是ECVT架构的强增程插电混动汽车,使用的是刀片电池;车辆以先进的三电和内燃机技术实现了综合油耗的半数以上的下降,并且具备纯电性能能力,使用体验与电动汽车相当。这样的车以10万的价格起售注定会加速燃油车的淘汰,大势已定,大订数量和销量走势也说明了这一点;“合蚌线”能够以此为基础的话,安徽未来可能会遍地都是王朝品牌汽车和比亚迪电动大巴。
关于云轨的优势可以简单了解一下,地铁的施工难度很大且工期非常长,合肥印象中应当已经修建了几年的地铁工程但似乎还没有结束;而云轨的建设周期最短不足一年,且轨道梁等核心架构都是生产好之后再运输组装,这就能大幅降低建设成本了。重点是云轨不占用路面资源,包括“柱”的尺寸也是很小的,车辆又是在高空运行,这种立体交通网对于解决拥堵很有意义;重庆的轻轨就是云轨的一种,西安、重庆、深圳等城市也有云轨,比亚迪的云轨还出口到智利、巴西、菲律宾、泰国、埃及等国家。
其实曾经的蚌埠、宿州等城市也规划了云轨的建设,只是因一些其他原因而暂时搁置了。
结语:关于比亚迪的安徽布局基本成型,未来的安徽可能会是比亚迪的大本营。
最后在聊一个特殊的问题,就是“蚌埠”是个什么意思?众所周知珍珠在大蚌里。曾经的淮河边上有一个渔夫,在打鱼的时候救下了一只被鸬鹚叼住的河蚌;这个河蚌为了报答渔夫而化身为一位美丽的姑娘,嫁给了渔夫的儿子。有一年淮河发水,姑娘帮渔民打鱼得罪了龙王而被杀死;渔民们为了纪念河蚌姑娘在其坟墓上放置了一颗珍珠,渔民们也能借着珍珠的光打鱼。于是每年都有渔民给珍珠坟填土,久而久之变成了一座蚌山,围绕蚌山建起一座城就叫做蚌埠,埠的意思就是码头——其实蚌埠才是真正的珍珠港,合肥是庐州,合、蚌、宿、连云港这一条线可能会围绕新能源技术打开一条潜力无限大的经济区。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中部正在高质量发展?
我心中的排名 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山西。
六省基本情况从人均GDP看,目前湖北人均GDP较高,安徽湖南相当,河南江西相当,山西垫底。
1.看似山西潜力最大,但看下山西周边,北内蒙,东河北,南河南,西陕西,周边人均较高的内蒙古,省份最强的是河南,内蒙是人少矿多地多,河南本省还需要发展。以区域协同发展来说,山西一个没轮上,周边都不强,没有多少水能流入山西。除了煤矿,人少,地贫,还缺水,自身潜力不行,这几年也没有引进一个说得上的大项目,山西短时间内还看不到希望。
2.河南江西呢?两者人均相当,面积也相当,河南人口碾压江西。
再看区位,江西北安徽,东福建浙江,南广东,西湖南,看似周边都比江西高,水多了,自然也能溢出流入江西。但在区域发展战略上,很奇怪,江西没有向安徽一样挤入长三角,也没有往南和广东靠拢,更没有和福建组成什么同盟。只有一个莫名的中四角(安徽湖北湖南江西),中部洼地,别人还要发展呢,能接济你什么?
河南人多,交通优势明显,历史底蕴足,愣是给郑州争个国家中心城市,同级别城市谁也别不服气,就是人多。
3.湖南安徽呢?人均相当,湖南人口多500多万,可是谁都知道安徽上千万的打工大军分布在江浙沪,这一点,实际上安徽还是占优势,这几年全国人口净增长情况,安徽都是排前三的。
发展战略上,安徽紧紧拥抱长三角,回头又加入中部发展战略,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还组个中四角,可以说周边能发展的战略安徽都紧紧抓住。举些例子,安徽可以让马鞍山芜湖滁州宣城加入南京都市圈,让黄山变成杭州后花园,让宿州淮北去拥抱徐州的淮海都市圈,让阜阳亳州去蹭郑州中原都市圈,看似分崩离析,实则发展才是硬道理,挣到钱才是正事。在这方面别说湖南比不上,中部其它五省没有一个比得上安徽。
4.最后湖北呢?
人均较高,反而说明发展潜力低了。湖北除了武汉国家中心城市,襄阳,宜昌稍好外,其它城市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武汉已经占湖北36%GDP,人口占了19%,而且湖北的人口比安徽湖南都少,更远不如河南,湖北地形中山地丘陵占了快70%,这都是劣势。发展战略上湖北目前只能靠自己,周边现在都比湖北低,湖北从周边是捞不到好处的。
5.最后说下安徽河南。
河南安徽都是人口流出大省,都有千万人在外。但看人口上,河南优势很大,但从发展上看,安徽则是这几年进步最快的省。
安徽抓住了区位优势,相比河南传统上的交通优势,安徽则是抓住了华东长三角发展带来的好处,成了连接东西,西北进出长三角的要道。安徽高铁里程全国第一。
全国高铁里程全国货运总量第一
在新能源新技术领域,安徽这些年发展迅速,布局很多。仅以合肥为例。
合肥是国家四大科学中心之一,中科大对合肥的加成自不必说。人工可控核聚变等大科学装置,科学岛,量子计算机,量子加密,人工智能等等,合肥在前沿及基础科学的研究实力上绝对是全国领先,任何一项突破,就有可能改变我们的未来。半导体产业上合肥有长鑫存储;新能源领域,太阳能电池,合肥的阳光电源,通威,早已经是国内有名的厂商。新能源电池上,合肥本土的国轩高科,引入了中航锂电,比亚迪,合肥市政府投资并成功引入蔚来汽车,大众也选择江淮,成立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布局新能源企业。至于屏幕显示上,合肥投资京东方的案例 早已经成为国内各城市招商引资上的经典案例。合肥不仅引入京东方,还把京东方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一并打包引入。玻璃基板的彩虹,康宁;显示面板产线设备的欣奕华,通彩,商巨,凯世通;显示面板光学材料领域的乐凯,三利谱,翰博,泰沃达;靶材领域的先导,江丰电子,拓吉泰等,下游的长虹,惠科,京东方视讯等等。
合肥的发展也是安徽的缩影,安徽其它城市也是进步迅速。
所以论潜力,我看好安徽。
在哪一个城市买房更好?
杭州吧,最低三成首付,260万左右在杭州还是能买到一些合适的房子的。杭州是第五个一线城市的有力竞争者,数字和信息经济发达,又是全国民富最强的省份的强势省会。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山水风景宜人,政府服务意识好。相比南京房价不高。2019年常驻人口超过了1000万,增量高达55.4万,超过了深圳广州,全国第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而且杭州吸引的人口素质相对还是比较高的。
在合肥的话80万首付能买到很不错的位置和大房子,如果是安徽人又有回乡的想法可以考虑。合肥近些年发展势头不错,有些高端科技企业有声有色了。引进的京东方、芯片企业、蔚来汽车等等都是大手笔,也是国家四大大科学中心之一,比深圳批准的都早。不过,合肥还在工业化积累阶段,第三产业不够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对较低。每年固定投资占GDP比重比较高就是明证,这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
南京作为第三选择吧,毕竟是传统大城市,省会城市,相比苏州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南京的新兴产业特别是数字互联网经济发展不如杭州。人口吸引力较弱。
如果作为常住工作地的话,苏州作为最后选择吧。工厂式的经济增长现在越来越乏力,有没有省会的优势。苏州虽然人口和GDP都很高,但更多的是靠下辖的县级市,像昆山、张家港、常熟等等经常全国县级市排名前十的。苏州中心城区竞争力不足。如果工作还在上海,可以考虑在靠近上海的昆山、张家港购房,跨省上班或者周末回来住。
当然,都在上海打拼多年了,如果能坚持在上海就坚持吧!
我是@淮上楼 ,老家安徽宿州,房子12年买在合肥,在合肥工作生活五六年。17年到杭州,从事软件互联网行业。南京经常去,上海是刚毕业时工作过一年。
{蔚来}{车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