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ET5营口车友群,谁将继续盘踞十大城市?
再有十年时间,现有的十大城市格局恐怕也很难被打破,但十强内部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排名调整。
说一下个人的感觉吧:
1.上海
2020年最新的世界城市分级排名里,上海被评为A+,全球仅次于伦敦和纽约。
上海位于长江黄金水道的出海口,背靠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在国内几乎是不可撼动的。
从各方面指标来衡量,包括经济、科教医疗、城市地位、定位等指标在内,上海都是国内顶尖水平,堪称完美。
过去一百年,上海都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十年后,也是如此。
2.北京。
北京是我国首都,也是现阶段国内唯一能够和上海比肩的城市,从城市地位和定位上看,两座城市都是直辖市,都是国家中心城市,旗鼓相当。
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经济更强;北京作为首都,在高校和国企总部方面优势更大。
实际上,现阶段把北京排在第一更合理,但之所以认为十年后会被上海反超,是因为北京一直在转移非首都功能,包括雄安新区的设立,以后可能会迁入大量的国企总部、高校、医院等。
这就导致,一方面未来的北京会承担更加纯粹的首都功能,另一方面大量高校、国企、医院等非首都功能的外迁,会让北京的经济、科教医疗东实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3.重庆。
从经济质量以及影响力上看,也许广州、深圳更好,但从单纯的体量来说,拥有超过三千万人口、今天GDP已经追上广州的重庆,十年后大概率会进一步提升排名,跻身前三。
重庆的人均指标可能会是个短板,但随着总量的不断增长,人均指标上的差距也会逐渐缩小;
而从城市地位和定位上看,作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城市群龙头城市的重庆,也担得起这个名次。
4.广州。
近代以来,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实力一直不弱,几乎没有跌出过前四;再往前追溯,广州作为我国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商业航运中心,历史超过千年。
历史的惯性是强大的,很多人不好广州,但广州的历史和底蕴,足以保证这座城市短时间内不可能衰落;更何况,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也是国家目前政策和资源的重点支持城市。
十年之后,广州的GDP也许不在前四了,但从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来看,广州前四的位置依旧很稳。
5.深圳。
今天的深圳,实力之强大是公认的。
不过相比其他三个一线城市,甚至是武汉、南京等强二线城市,深圳的短板也很明显,那就是科教、医疗资源以及管辖面积的不足。
深圳今天的影响力和综合实力之所以这么强大,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经济太强、政策支持和定位太给力、巨头企业太多。
归根结底,深圳的强,是经济上的强,领先其他强二线城市太多。
深圳的问题是管辖面积太小,如果未来无法扩容,城市发展空间势必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从而影响到经济增速。
一旦深圳在经济上的优势消失,哪怕政策力度不减、巨头企业依然强大,深圳的影响力也可能会被削弱,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会下降,这样的话,深圳在高校、医疗资源等方面的不足就会被放大。
6.成都。
内陆城市,成都的地理位置优势是非常突出的,背靠四川这个人口超过八千万的腹地,四川盆地这个大后方撑起了成都的战略地位,面积广阔、地形平坦的成都平原又撑起了成都的发展空间。
无论城市级别与定位,还是政策支持与资源,成都都不缺,而且还都是国内最顶级的。
单从经济上看,更远的未来,成都的上限甚至可能是前五,但以十年为单位衡量的话,第六名也不错了。
7.武汉。
把范围限制在中西部地区,如果说,成都是中西部地区的上海,那武汉就是中西部地区的北京。
作为中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两座城市,成都类似于上海,经济更发达,对外贸易更发达,知名度更高,并且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潜力巨大的腹地;而武汉更像北京,国企众多,高校云集,在周边地区实力一枝独秀。
强二线城市里,武汉和南京是仅有的两个没有短板的,因此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武汉有底子有政策有资源,未来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重新恢复快速发展,十年后,武汉的合理位置应该是第七。
8-9.杭州-南京。
同成都、武汉的情况差不多,把范围限制在华东地区的话,杭州类似于华东地区的上海,而南京则是华东地区的北京。
上海-成都-杭州,北京-武汉-南京,一脉相承,两两对应,前者都是各方面比较均衡,但经济上的优势更突出,知名度更高,而后者则是高校云集,科教实力更强。
之所以把杭州-南京这一对放到成都-武汉之后,是因为前者在政策支持力度上要稍微落后于后者,从全国范围的地理位置上看,成都和武汉虽然周边地区相对落后,但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更大。
10.苏州。
苏州的经济实力毋庸置疑,十年后,排名更靠前的某些城市,也许GDP也很难追上。
但这也是苏州为数不多的优势了,与前十强其他城市相比,苏州强大的经济实力不足以弥补其他方面的差距;但十强外的其他城市则不具备这种能力。
因此,以十年为单位衡量,苏州位居前十还是没问题的。
如果从更长远的角度看,郑州等城市很有可能替代苏州的位置。
最后,我是@全城探秘 ,一家之言,欢迎拍砖哟!
{蔚来}{车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