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ET5延安车友群,国产车该怎么起名?
国厂车起名字,现在来看,应该尽量避免用英文发音直译过来,当下民族自尊心强烈,起名字的时候更应该有寓意。而每个车系列起名字,不应该为了吸引眼球起一些搞怪的代号,应该更偏向中性,让人听起来正常的代号。而搞怪最具代表性的非长城莫属,什么大狗,摩卡,神兽……感觉真不应该。买十几万车落地的大多数都是30来岁的,想通过代号年轻化占领年轻人市场,这也不符合啊,年轻人咬咬牙都会买20来万落地的,因为他们要有面子泡妞啊!而且现在20来岁这一代的家庭大多数是计划生育家庭,一个独子,家里还是有点钱给他们冲一冲的,毕竟还可以分期。
在郑州洛阳西安开封之间打造文化经济长廊的可行性大吗?
谢谢邀请,小贱已经连看三场了,刚刚塞内加尔VS波兰2:1,接下来是俄罗斯VS埃及,有没有人一起啊😄
言归正传,题目说是西安—郑州—洛阳—开封之间打造文化经济长廊,题目很明显是以文化为载体经济为目的的一次方案预想,那么到底可行吗??小贱的答案是—不可行。
首先从文化说起,郑州,洛阳,开封,皆为华夏文化主体组成部分,是以诸子百家文化为主流,兼收并蓄,百花齐放,是全方位的文化。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和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也是古代汉民族创造的文化。华夏是中国和汉族的古称。“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即中原之人。
反观西安,众所众知西安的文化算不上为华夏文化,顶多算华夏边缘体或者文化杂交体,毕竟西安这个地方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一直是民族大融合的试验场和第一现场,比如著名的犬戎破镐京随后融入当地并于西周子民通婚,直接导致了西安人种基因的变化和文化主题的变化,当然也拉开了春秋战国的序幕。
相信不少的朋友都看过《大秦帝国之纵横》电视剧把,里面张仪和魏国相国惠相的精彩对话片段让观众们大为叫好从这里的对话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1.秦的文化与中原文化不同,不然张仪何必对惠相说要效仿中原进行“行腊相王”
2.中原一直在黄河流域东南方向(今河南全省境内)与陕西无半点关系,只是秦一直想让其他诸国承认其身份罢了,其实说白了也就是想成为我华夏文明的一员,可是自始自终也没能得到其他诸国的认可。
以上为小贱简单总结的文化方面。
下面我们说经济,也就是共同打造文化经济长廊里最主要的目的。
很明显,西安火了,可是明眼人一看不难发现,西安的火不是依靠其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而火,而是靠一个伟大的制作团队,没错它就是—抖音。
相信抖音里的西安大家都看过,小贱现在脑海中还飘荡着那首巨难听的歌,,,什么火车什么城墙,,,反正都是西安的就对了😄,可是抖音里除了清一色的摔碗酒(在我们中原酒不能这样喝,亲爱的,那是断头酒😄)和坑人的回民街你能看到几个是介绍西安历史文化的???换句话说,到底是摔碗酒给西安带来了经济还是回民街给西安带来了经济或者说历史文化给西安带来了经济????相信明眼人都能判断对。
反观河南,自始自终为华夏民族文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说句不好听的,纵使河南政府不规划不宣传,河南旅游经济在2017年中旅游收入依然比陕西高,口说无凭,上图当然小贱觉得河南政府适当也要做做宣传,毕竟酒香不怕巷子深嘛😊
所以小贱的观点是,郑州,洛阳,开封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和一个和自己有着文化背景差异而且整体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市场去强行联合,没有意义,小贱我强烈推荐郑州,洛阳,开封,同山东河北山西安徽等文化主体一致的城市合作的话效果绝对非常Nice,而西安应该和兰州宁夏等文化背景一直的城市合作效果可能会更好些吧。
你们在自驾游上花了多少钱?
自驾游的花费在不同地区,去不一样的地方,价格也会不一样。
我喜欢摩托车旅行,想来和汽车有所不同,花费也不同。在这里,我大概写一下摩托车从兰州自驾西藏的费用,仅供参考。
第一,前期准备费用
自驾游,驾驶员和出行人员都会提前准备一些出行用品,以备不时之需。我去西藏的时候是川进青出,计划15天,用了13天,在拉萨休整两天。前期准备的物品如下:
1.电子类
运动摄像机、头灯、对讲机、照相机、手机、充电宝、插线板、随车音箱、自拍杆
2.衣物类
头巾(厚一条、薄两条)、手套(厚两双、薄一双)、袜子4双、雨衣、护膝(软、硬)、骑行服(抓绒)、骑行裤、棉裤、牛仔裤、雨鞋、骑行鞋、反光马甲、冲锋衣、线裤(保暖、薄)、羽绒服
3.配件类
油门拉线(两根)、离合拉线、保险丝、机油(6瓶)、链条油、备用电瓶、拖车绳、抽油管、火花塞
4.生活类
急救包、睡袋、洗漱用品、茶叶、杯子、保温旅行壶、感冒药、腹泻药、葡萄糖、红景天(已于出发前半月服用)、便携氧气、地图
这些物品绝大多数都是平时储备的,如果临时购买,预计费用超过5000元,不能计算在出行费用之中。
二、出行食宿费用
食宿费用就要看每天的行程和住宿条件了。下面我详细说说每天的公里数和用餐地点。
DAY1:
兰州到红原600公里
途经:兰州—合作(兰海高速、兰郎高速)230公里
合作—碌曲(G213)80公里(碌曲午餐)
碌曲—红原(G213、S209)290公里(红原晚餐、住宿)
DAY2:
红原到丹巴370公里
途经:红原—丹巴(S209、G317、S210、S303)370公里(卓尔基午餐,丹巴晚餐、住宿)
DAY3:
丹巴到德达450公里
途经:丹巴—德达(S303、S215、G318)450公里(雅江午餐,德达晚餐、住宿)
DAY4:
德达到左贡325公里
途经:德达—左贡(G318)(芒康午餐,左贡晚餐、住宿)
DAY5:
左贡到波密420公里
途经:左贡—波密(G318)(八宿午餐,波密晚餐、住宿)
DAY6:
波密到巴松措460公里
途经:波密—巴松措(G318)(通麦午餐,巴松措晚餐、住宿)
DAY7:
巴河镇到拉萨354公里
途经:巴河镇—拉萨(G318)(金达镇午餐,拉萨晚餐、住宿)
DAY8-9:
拉萨休整(食宿拉萨)
DAY10:
拉萨到那曲460公里
途经:拉萨—当雄(G109)160公里(当雄午餐)
当雄—纳木错(无名路)60公里
纳木错—那曲(无名路、G109)240公里(那曲晚餐、住宿)
DAY11:
那曲到五道梁580公里
途经:那曲—五道梁(G109)(午餐唐古拉,五道梁晚餐、住宿)
DAY12:
五道梁到茶卡790公里
途经:五道梁—格尔木(G109)270公里(格尔木午餐)
格尔木—茶卡(G6茶格高速【未通车】)520公里(茶卡晚餐、住宿)
DAY13:
茶卡到兰州530公里
途经:茶卡—兰州(G6京藏高速)(共和午餐)
这次出行,历时13天,川藏线7天,休整2天,青藏线4天。总里程5353公里,其中川藏2970公里;青藏2383公里。
两个人食宿,一共花费2359元,平均每人1179.5元。另外我个人花费:加油一共774元,景点门票花费500元。其他花费不计。
个人摩托车骑行,从兰州出发,川进青出,花费费用共计2453.5元。
有没有具体车型推荐?
被邀请回答:
伴随着国内经济总值的新高!不少大城市人均GDP已经在超过一些发达国家水平!
所以直接带来最明显的改变就是目前我们国家小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3.5亿辆,预计到2022年,这个数据将达到4.5亿辆。
可以想象一下,国内人口也才14亿,小汽车保有量却达到这个数据,所以基本上可以这么讲,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小汽车的家庭覆盖率至少已经达到70%以上!
OK,基于这样的数据情况,我们来回答楼主的问题!目前就国内小汽车的保有量来看,我们来看一下各个车型的占比情况!拿2019辆国内汽车市场出货量来看,大约2000W辆!国人家庭用车主要集中在“轿车、SUV、MPV”三类车型!
其中SUV车型占比大约在45%;轿车车型50%;MPV车型5%;
所以可以清晰看出目前家庭用车的主力军就是轿车和SUV!
MPV车型中国家庭用量比较少!一般都是公司商务接待用途多!
那么如果说一个家庭配两辆车!什么样的组合最合适!
从长远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我们认为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放开,市场的倾斜会更偏向于MPV车型(也就是7座)这样周末节假日、可以带着小孩父母一起出去玩!或者参加一些家庭聚会、一些重要场合等!
另外我们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黄种人其实是不适合开SUV车型的,但是国人就是喜欢开SUV车型,喜欢这种大视野、高底盘、大空间。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们来聊聊未来的家庭最需要的两台车是什么吧!我们认为未来家庭用车两台必备用车是轿车和MPV车型,因为轿车和MPV都可以兼家庭或商务使用!
相反SUV车型有的时候商务不太合适!并且很多车企为了迎合国内市场,生产的6座或者7座版本车型SUV的第三排根本没有办法坐下成年人!这是不合理的!
至于说,未来家庭用车的两台车的推荐是什么!这里其实是不好讲的!因为每个家庭收入是不同的,那么消费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这里不好一概而论,我们只能从高到低推荐!
轿车从高端到中低端推荐,首选BBA车型的轿车!其次二线豪华品牌(凯迪拉克、沃尔沃、雷克萨斯、讴歌等)最后再到一些合资品牌和国产品牌(比如丰田、本田、吉利、传祺、长城、比亚迪等);
MPV从高端到中低端推荐,首先奔驰V260、丰田埃尔法,其次中高端车型别克GL8 艾维亚,丰田塞纳等,最后到我们国产品牌传祺M8、吉利嘉际、比亚迪宋Max、荣威iMax8等。
橙子优车欢迎大家留言评论交流…想要了解更多汽车资讯,请上懂车帝APP,这个上面各类汽车资讯应有尽有。
江淮SUV为何上演滑铁卢?
这是车界微视今年早前写的一篇分析江淮下滑的文章,虽然时隔近半年,但用这篇文章来回答你这个问题依然非常完美。文中提到的江淮存在的问题不但没有改善,而且进一步加剧了。
标题:狗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的习性,江淮断崖式下滑是迟早的事
安进的一个小目标已经实现了。
今年上半年,江淮汽车出口3.6万辆,占销量比重达到13.5%,其中,乘用车出口2.6万辆,占乘用车销量比重达到23%。乘用车出口,江淮已经实现董事长安进提出的评价中国品牌向上维度之一:出口占比超过20%。
实现了一个“20%”的小目标,江淮却可能对此哭笑不得、五味杂陈。近几年,江淮商用车销量在25-30万辆区间徘徊,加之商用车市场本身容量有限,难以实现江淮更进一步的野心,乘用车是江淮的发展重心、核心动能,“乘用兴、江淮兴,乘用衰、江淮衰”。
2010年以来,乘用车在江淮总销量的占比自44%一路飙升至6成。江淮乘用车销量增长曲线总是“领先”于总销量,或更高或更低。增速虽有起伏,但总体走势向上,江淮乘用车销量从2010年的20万辆一路飙升至2016年的37万辆,支撑江淮总销量顺利迈过60万辆大关。
让江淮人对乘用车出口的占比超过20%感到尴尬的是,江淮乘用车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下跌幅度创了历史记录,才使得出口格外突出。
上半年,江淮乘用车总销量为11.3万辆,同比下降4成,而出口却同比增长69%,净增1万多辆。剔除出口数据,江淮乘用车上半年国内市场销量下滑幅度超过50%!
对轿车“弃如敝屣”,江淮下滑时往往抛弃往日功臣。中国MPV市场的虚假繁荣全因微型面包车报统口径变化带来,江淮瑞风MPV所在的中低端商用MPV市场,并没有实质性的市场增长。江淮瑞风MPV销量与商用车类似,在5-7万辆区间波动,决定江淮乘用车走势成了轿车和SUV的事儿。
自2010年以来,江淮乘用车销量中,轿车、SUV和MPV三个大类最为均衡的是2014年。当年,也是江淮2010-2016年销量下滑的唯一年份,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轿车销量“无可挽回”的走向颓势:占比从2011年、2012年的近六成下滑至2016年的不足10%。
梳理江淮乘用车2010年以来的核心车型构成,可以发现2014年是一个泾渭分明的年份:之前是轿车为主,之后SUV成为主角。2015年至今,江淮销量前三的产品为瑞风S3、S5、S2,之前位于前三的和悦、同悦、悦悦三款轿车不再起到核心支撑作用。
产品发展势能全面转向SUV,在中国乘用车市场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但江淮对于“轿车”的抛弃却显得最“无情”。长安、吉利的轿车和SUV同步发展较优,且主力轿车均是在SUV大热前推出并持续更新至今,至今还是主力走量车型;轿车和SUV都发展得不太好的奇瑞,对轿车无论是重视程度还是资源倾斜都不弱于SUV;偏科严重的上汽和广汽,其轿车仍然在持续、正常的改进和迭代;放弃轿车的长城,轿车从来没有成为过核心产品。
江淮呢?对老车型,特别轿车是“弃如敝屣”,霸业未成,就“良弓藏、走狗烹”,“悦”字辈轿车被无情抛弃。曾经,和悦、同悦两款轿车年销量合计超过14万辆,是江淮赖以在乘用车市场发声的核心。2016年,江淮轿车销量仅仅2.7万辆。今年上半年,江淮轿车销量为1.5万辆。至今,同悦、宾悦品牌停用,悦悦、和悦系列久不更新、偶有消息,真正有更新还是在3年前,让人严重怀疑江淮是不是已经完全放弃轿车了。
“狗熊掰棒子一样,掰一个扔一个”的习性,使得江淮断崖式下滑出现是迟早的事。国内外所有主流、成熟车企,都很重视产品的代际传承,品牌、车型的持续培育。当同悦、宾悦、悦悦、和悦等曾经的“奶牛”轿车,包括瑞鹰SUV出现下滑,江淮就很快弃用,导致轿车如今几乎濒临退市的可怜销量,充分反映出江淮发展战略的不可持续性。
江淮发展战略上的不可持续性(或者说临时性、随意性),是其整个体系能力不足的表现。说白了就是江淮这个长期制造客车和货车的商用车企,资金、人才、研发、管理、营销等方面的资源,可能支撑不起在乘用车领域全面发展。
不过,车界微视觉得,体系能力不足是其次,根本上是“人”的能力不足。相比民营车企,江淮即使本身不具备,但可能借力的资源是能够支撑起快速、全面发展的,起码不用像今天这样顾此失彼。江淮乘用车团队用事实向我们展示,有了好平台,并不一定能唱好戏。比如,资源本就有限的江淮,可能为了追求董事长说的产品售价上升,搞了一台莫名其妙、销量都查不到的C级轿车瑞风A60。
江淮的顾此失彼,除了顾SUV就失轿车外,甚至在SUV内部也是兄弟车型相爱相杀。瑞风S3被S2抢市场,S2被S3压制一直起不来,结果两兄弟现在都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故事还在继续,江淮又推出了瑞风S7。
瑞风S7的定位、定价与瑞风S5高度重叠,摆明就是要抛弃瑞风S5。不过,对瑞风S5江淮应该无所谓有无,因为瑞风S5在国内市场已经基本没戏。上半年,瑞风S5总销量为1.8万辆,其中出口就1.6万辆,也就是说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只有2000多辆,一个月300多辆。
目前看来,江淮“临时”制定的今年40万辆的乘用车目标真的显得有点“随意”了。江淮团队对上半年的数据肯定是一脸懵逼。轿车,产品与厂家相看两相厌也就罢了,赖以生存的SUV也全线溃败:曾经月销2万的瑞风S3怎么就缩水到4000多台?瑞风S2销量只有S3的一半,瑞风S5在国内基本走不动。
鉴于瑞风M4这类MPV的市场可能性,江淮乘用车今年下半年冲量的希望就是瑞风S7能迅速上量,以及瑞风S3和S2,特别是“曾经”的主力车型瑞风S3的改款车型能改变颓势。
对于前者,车界微视认为,瑞风S7可能会成为江淮的新爆款,但难以填补其它产品掉下去的坑儿。今年下半年豪赌瑞风S7,单就瑞风S7一款车来说,江淮不会输,但就长远战略看,江淮肯定不会赢。
对于后者,瑞风S3改款估计也难以扭转下滑态势。理由之一是瑞风S3的口碑崩塌。江淮把改款叫换代,瑞风S3上市至今3年马上要推出“第四代”。把改款称为“换代”好处是可以在某些方面实现与老款的切割,具体就是向消费者宣传:这是新一代车型,老产品存在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了。遗憾的是,狼来了喊多了之后,消费者也变精了,瑞风S3前期各种质量问题导致的口碑崩塌已经不可挽回。理由之二是小型SUV竞品爆发式增长,瑞风S3当初快速增长的窗口期已过。三是马太效应凸显,消费者或者更倾向于选择牌子更硬、质量更可靠的哈弗H2或者长安CS35,或者倾向于选择价格便宜的宝骏510、幻速S2等。质量一般、价格不便宜、口碑崩塌的瑞风S3想要重塑辉煌难上加难。
今年,江淮40万辆乘用车的大目标完不成,明年估计更够呛。以江淮喜新厌旧、掰一个丢一个的“狗熊习性”,瑞风S5已经在国内市场“何弃疗”了,有了瑞风S7、S4这两个新宠,久衰不举的瑞风S3、S2步和悦、同悦后尘的时日恐怕也不会太远。也就是说,明年很可能江淮就剩下瑞风S7、S4两款产品还能在国内市场一拼,其它要么和瑞风S5一样混出口市场,要么就干脆又被抛弃了。
问题是,瑞风S7或者S4能坚持多久?江淮对于它们的长远未来有什么打算?如果它们不行了呢?又有那个新宠来填坑?
未来,江淮乘用车到底怎么走?就算看不懂,也不用操心,因为江淮已经有大众、有了蔚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江淮燃油乘用车面临困局,即使不行了,还有合资和代工新能源乘用车这两个新宠呢。更为关键的是,这两个新宠的长远发展战略不用江淮操太多心。或许,它们也会庆幸不用江淮操心。
{蔚来}{车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