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ET5黄冈车友群,威马相当于什么档次的车?
威马相当于中等档次的车,威马选择自建工厂,位于温州瓯江口的现代化智能制造工厂已经具备十万辆的年产能,而位于湖北黄冈的第二工厂也于2020年初正式投产;收购黄海汽车,曲线获得汽车生产资质。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花费与收获都是巨大的。虽然威马选择稳扎稳打,没有急于求成,但事实却是在新车进度上并没有比蔚来落后太多,甚至还远远领先其他众多造车新势力。
自建工厂让威马有了自己的生产线、有了四大工艺,一举从众多造车新势力中脱颖而出,彻底与PPT造车绝缘,拥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底气。
有人说鄂州要划给武汉?
不太看好。
其实鄂州相对于武汉来说,吸引力究竟有什么呢?
第一:葛店开发区
葛店开发区作为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可以说未来前景发展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对于光谷来说就显得有点薄弱了,武汉肯定是更想把光谷做起来的,如果吸纳了葛店开发区,光谷的资源一定会有所迁移,这样一来利益就有所下降。
对于光谷来说,高科技才是核心价值,而葛店开发区更多的会是一个个工厂或者是物流转移基地(迎合鄂州机场)这样才能更大作用的让光谷保持着高科技的核心。
所以就这样看光谷也不会外迁。
第二点:鄂州机场
其实鄂州机场的兴建更多的可能还是一个物流转运中心,这对于武汉来说是需求很大的,毕竟九省通衢,从武汉到全国各大城市基本上都非常方便,鄂州最多就是武汉的后花园,真要吸收进来有着很大的阻力,不如先放着,以待发展,现在融合鄂州是不可能的。
鄂州确实有可能会和武汉合并,但是绝对不是现在,至少三五年不会有动作,毕竟机场这个最大的亮点现在在鄂州已经成了一个难题,顺丰股价腰斩,国内航空业发展一般,美国孟菲斯的崛起是因为美国航空业发展迅猛,无论是调度还是物流的协调能力都很一般,需要时间的考验,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成功的。
湖北黄冈回应「法拉第未来中国总部将落户」?
工信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表示,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2022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又一个丰收年。根据协议,FF中国总部预计将由黄冈市政府引导基金、相关产业基金和法拉第未来共同出资建设。黄冈市政府将积极协助法拉第未来在黄冈市进行产业布局,调配相关资源,同时为其在黄冈市的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协议已于2022年第三季度签署。据财联社报道,2021年11月,时任法拉第未来中国区CEO的陈雪峰就曾造访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长江产业基金”),与该公司高管洽谈FF战略布局以及中国总部和FF91、FF81、FF71等系列车型的整车研发、生产、销售、运营等合作事宜。
大家觉得威马和蔚来哪个更有前景?
笔者从创始人个人背景,融资能力,生产工厂,供应链体系,充换电网路,产品本身等多方面进行对比,以期能够得出更准确的答案。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李斌从2000年创办易车开始,李斌深耕汽车行业20余年,以易车为依托,投资了众多互联网汽车服务公司或产品,其中不乏摩拜,优信二手车,电动邦,ETCP停车等众多明星项目,基本包含了汽车媒体、汽车电商、整车制造、汽车后市场、移动出行服务以及汽车周边服务等与车相关的领域和行业,覆盖了整个汽车生命的全周期。而沈晖曾任沃尔沃轿车董事会董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沃尔沃汽车中国区董事长,负责中国区的生产和商业运营等。沈晖长期从事管理工作, 特别是跨文化团队管理,国际营运及业务发展方面经验十分丰富。而威马是他的第一次创业和亲自第一次当一把手操盘。
造车是烧钱大游戏,虽谁找得到更多的钱,谁就能活得更久。从融资能力来看,李斌是一个经验老道、资本操作熟练,已经成功经历易车上市,易鑫金融上市,优信上市,摩拜的成功退出,所以李斌是一个成熟且值得让人放心的创业者,在创业之始就获得了得百度、腾讯、京东、小米,高瓴资本、顺为资本、李想、俞敏鸿等56位明星大佬的追捧,后续融资能力强悍得一塌糊涂。再来看威马,沈晖还从来没有把一家企业带上市过,资本操作能力还有待验证。现阶段获得百度领投,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五矿资本(香港)、红杉新一轮投资,同时,和诚通基金,五矿集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其投资人队伍中,相比起蔚来弱了不少。
当然故事讲得再美好,还是要你的产品质量好,客户认可你的产品。再从造车能力来看,蔚来选择了最节省的方式,由江淮代工,由江淮建立新工厂,提供成熟的工人,成熟的生产管理体系。而威马选择在温州自建工厂,从零开始。如果说造车能力,江淮这么多年实际造车经验,还是具有非常的明显进步和丰富的经验。而威马对应的黄海和中顺之前的产品,在市场上几乎没有任何的声响。光从造车来说,蔚来要胜一筹。但是蔚来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没有造车资质,未来是否会受制于江淮存在很大的问题。而威马已经拥有大连黄海和中顺汽车两张牌照,覆盖了燃油和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的全部产品线生产资质,在这一方面,已经领先于蔚来汽车。
造车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其中的供应链的整合决定了最终车辆的质量和未来的客户口碑。从公开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到,蔚来在主要零部件上都选择了主流的供应商,而且以合资企业为主,这也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蔚来ES8车价高的原因。威马三电的核心供应商,均为本土供应商。而内外饰和智能交互方面,也大多采用了国产本土化供应商。一方面为了大力控制成本,另一方面本土供应商更有意愿满足威马的C2M客户定制式生产模式,但这可能导致威马供应商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不如蔚来,可能出现大规模生产导致的产品良率和一致性不足等问题。
而对新能源车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客户的里程焦虑的问题,蔚来与威马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蔚来与南方电网和国家电网都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充换电网络的建设运营、电池储能等能源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把中国最主要的两大电网运营商接入到NIO Power服务体系中,进一步提升用户加电的体验。同时在骨干高速网络采取自建换电站的模式,蔚来在11月在G4京港澳高速公路布局了18个NIO Power快速换电站,让加电比加油更方便。全程只需要6分钟以内便将车辆以满电的形式交接到用户手中,完全解决了车主的里程焦虑等问题。而从威马的充电策略来看,虽然并没有提供“换电”服务,只要你不是追求三分钟满电,这些方式基本能满足你的充电需求,而且不会产生额外的费用。从两者的方向来看,虽然蔚来模式更考验资金的压力,但也不容否认,换电网络的建设对客户服务感受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跃升。
从车辆的实际产品来看,由于车价差异巨大,所以车辆方面无法进行直接的对比,相信两者放在一起,谁都会更高档,更豪华的车型。同时,从下线车辆的数据来看,蔚来已经实现了1万台的下线,今年交付1万台估计问题不大。而威马的数据则成谜。
最后,从名字来看,笔者更喜欢蔚来这个名字,当然这就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了。
{蔚来}{车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