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理想L8车友群,卫生间防水怎么做?
1
施工条件
不能在0度以下施工,不宜在特别潮湿又不通风的环境中施工,否则影响成膜效果。
2
施工准备
1、防水涂料进入现场,必须按国家标准进行复验,材料合格后方能使用。
2、使用工具:短把棕刷、油漆毛刷、刮板、小桶、小批刀、钢尺、剪刀、壁纸刀等。
3
施工工具
1、基面清理工具:锤子、凿子、铲子、扫帚、钢丝刷,麻布;
2、取料料工具:台秤,称料桶,水桶,搅拌器,剪刀;
3、涂料涂覆工具:滚子,用于涂覆较稀的料;刮刀,用于较稠的料及嵌缝处理。刷子,用于面层修平及异形部位。涂刷:大面积涂覆可用滚子或刮板进行施工。
4
防水施工
在施工卫生间现浇板时,根据设计的卫生间墙位置,在板上做一道上翻200mm高、与墙同宽度的砼止水带,与现浇板同时施工,并预留好各种管洞避免以后在楼板上凿洞口,留下渗水隐患;楼板混凝土施工时必须振捣密实,特别是管子四周及墙角处,必须平整。
1、基层处理:基层表面必须平整光滑,不得有坑凹不平现象不得有松动、砂眼或孔洞存在。如有上述现象应修补光滑平整后再施工,表面必须干燥,有管道根处收头必须抹成圆弧角,管子必须牢固。
2、涂刷基层处理剂,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底胶搅拌匀,再用长把滚刷或用橡胶刷刮板,刮余把防水材料,均匀的涂刷到基层上,涂刷时不得堆积和露白见底。
3、防水层的施工
涂膜材料的配制: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属单组份防水涂料,开封搅拌均匀即可使用。涂膜防水层操作工艺:涂膜施工首先第一遍涂刷均匀,不漏底,干燥8-12小时后进行第二遍施工,第三遍达到12小时。
5
闭水试验
做完防水后,一定要进行闭水试验,检验防水施工是否合格。那卫生间如何做闭水试验呢?首先,一定要等防水层固化之后,才能进行闭水试验。等防水层干了之后,把二次排水堵住,放水48小时,水位没有下降,确定无渗漏情况发生,说明防水成功。
6
注意事项
在施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按工法的规定配料,用搅拌器搅拌均匀至无粉及团料,搅拌时间约5分钟。
2、若
历史上有哪些文化掠夺的案例?
文化掠夺的事情多了:
一、靖康之难。靖康元年(1126),金人南犯汴京(今开封),次年掳掠宋徽宗、宋钦宗及宗室、后妃、技艺工匠北上,京城仪仗、冠冕、礼器、仪器、珍玩、图书为之一空。所以,传世的北宋版图书很少,就是这个原因。今天藏在国图的石鼓(就是载有石鼓文的那个),当时是宋徽宗的珍爱,他拿到手就给字上镶嵌了黄金。这些黄金,被金人一一铲去,所以原本700多字的石鼓,今天只能依稀看清200多字。
二、敦煌卷子外流。敦煌文书被发现后,1907~1914年间,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桔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国人奥尔登堡等,先后来到敦煌,使用诱骗方法,劫走大批文书卷子(大家看过余秋雨的散文,大概都知道王道士)。这些卷子现在分藏于伦敦、巴黎、列宁格勒、京都、柏林等地。
三、甲骨片外流。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被发现后,大量有字甲骨遭私人滥掘,并为古董家、学者和一些驻中国的外国传教士所收集。据统计,有2万多片流散于日本、加拿大、英国、美国、德国、俄罗斯、瑞典、瑞士、法国、新加坡、比利时、韩国等12个国家,它们基本上都是1928年以前私人发掘及抗日战争期间由日本人盗掘的甲骨。
四、青铜器外流。近代以来,中国战事频仍,外国人趁机倒卖大量青铜器。后来,陈梦家利用在欧美的讲学机会,搜集了这些青铜器的信息,出版了《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
五、简帛、绘画。例如从长沙子弹库帛书(http://news.163.com/10/0502/03/65L8PEDQ00014AED.html)以及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历代帝王图》。
六、英法联军抢劫北京。咸丰十年(1860),东南各省正为太平军所困之时,英法联军攻陷北京。除了抢劫财物,还纵火烧毁圆明园,园内文渊阁《四库全书》和《四库荟要》毁于一旦。历经劫难的《永乐大典》,一部分被烧毁,一部分被掠走。
七、庚子事变。也就是八国联军进北京,时间是1900年。期间,残存的《永乐大典》再次被掠走。英国人普南特·威尔在《庚子使馆被围记》中说,翰林院中堆积如山的图书(数千万卷)被烧毁,有的被劫走——其中就包括《四库全书》的底本。
八、日本侵华。期间,除了杀人,某些“汉学家”为虎作伥,帮助军队对中国进行了罄竹难书的“文献扫荡”:
事实上,之前“皕宋楼”被贱卖,也可以算作文化掠夺。
岩崎弥之助
静嘉堂文库
1905年,当日本驻苏州领事白须直将清末四大藏书家的湖州陆氏意欲出售陆心源皕宋楼、十万卷楼等藏书的消息告知静嘉堂文库,弥之助立刻表达了收购意愿,但就陆树藩开出的50万元天价,颇为踌躇。先前陆树藩谨遵家藏图书“切勿散佚”的家训,多方联系国内藏家,打算集中出售和转赠,竟无愿意接受之合适单位;后又希望在保持藏书完整性的前提下悉数折价售与国内藏家,商务印书馆创办人之一张元济等文化人亦多次建议政府和文化机构将陆氏藏书买下,然而两年间,因售价太高,国内竟无一购书意向。陆树藩当时认为,与其逐渐拆分择精售出、忍见藏书在自己手上一散再散,不如集中售与日本藏家,至少保证了旧藏的完整性,就是不违先人遗训。1907年3月28日,担任静嘉堂文库长的重野安绎出访欧洲途中,停泊上海,与陆树藩会谈,订立协议,静嘉堂以十万清朝银元(约12万日本元)全部买下陆氏藏书约44,000册。是年6月,三菱海运的一艘轮船把这4万多册中国古书运至东京,出资的岩崎弥之助,还来不及细览这些泊来珍籍,就在第二年(1908年)3月去世,享年58岁。 ——《澎湃新闻·作为供品的静嘉堂文库:日本财阀如何收藏中国珍本古籍》当然不止这些,欢迎大家补充。参考书目
1. 陈垣:《敦煌劫余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北京,1931。
2. 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1930,《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 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商务印书馆,北京,1958。
4. Fujieda Akira,The Tun-huang Manuscripts,Essays on the Sources for Chinese History,dedicated to Ch.P.Fitzgerald,pp.120~128,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Canberra,1973.
5. 严绍璗:《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6.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1
历史上有哪些女军事家?
历史上的十位巾帼女英雄简介
中国女性的吃苦耐劳是世界闻名的,但是她们的英雄事迹却很少为世人所知。中国古代十大巾帼英雄,分别为妇好、花木兰、吕母、迟昭平、冼夫人、平阳公主、梁红玉、唐赛儿、秦良玉、冯婉贞。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勇气可钦可敬,事迹可歌可泣。下面为大家具体介绍这些古代著名的女英雄。
妇好,好姓,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妇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且为三个法定配偶之一。“妇”为亲属称谓。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是因为她的庙号称辛,即乙辛,周祭卜辞中所称的妣辛。祖庚、祖甲的母辈“母辛”也就是她。因此武丁十分喜欢她,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
花木兰,412年-502年,武汉黄陂人,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吕母,—公元18年,女,琅琊海曲,今日照人,是一个财产俱丰的富户。她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女领袖。山东日照境内奎山西麓的崮河崖上,吕母起义的点将台犹存,后来称作吕母崮,成为中国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纪念地。吕母起义,点燃反抗王莽反动统治的火炬。天凤五年,公元18年,吕母病故。同年,琅琊人樊崇在莒县境内率众起义。吕母的部卒重返陆地,其主要部分参加樊崇领导的赤眉军。其余部分,分别投奔到青犊和铜马等农民起义军。
迟昭平,西汉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在漫长的历史长卷中,熠熠闪光,展示着一代女性的尊严与骄傲。迟昭平,平原县城南人,生卒年月无考。迟昭平也于吕母起义的同年秋,聚众数千人在河阻中,现平原城西南,举行起义,抗官税,荡府衙,杀豪绅,掠贵族,扶危济弱,分粮与贫苦百姓,一时声威大震,成为众豪杰中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女领袖。由于斗争形势的发展,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迟昭平部与徐异卿部汇合,战斗在平原、富平、乐陵、无棣、盐山等地,队伍很快发展到10万之众。
冼夫人,公元512年农历11月24日—公元602年农历1月18日,又称冼太夫人,名英,高凉郡,今广东茂名、阳江一带,出生于今茂名市电白区电城镇山兜村。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奉为“岭南圣母”。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一生身历三朝,顺应人民的要求和愿望,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她和她的子孙们相继为岭南地区持续百年的相对稳定,促进广东南部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爱国主义典范。
平阳公主,—623年,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母太穆皇后窦氏。祖籍邢州尧山,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统领千军万马为自己父亲建立帝业的公主,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中国万里长城的著名关隘娘子关就是因为她所率领的娘子军曾经在此驻守而得名。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真正的生荣死哀。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
梁红玉,1102—1135年,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后结识韩世忠,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平定方腊起义后的庆功宴上,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世忠的正妻。
唐赛儿,1399—?,明初农民起义军女领袖,山东滨州蒲台县人。1420年,永乐十八年在益都卸石棚寨率众起义,震动京师,给明王朝以沉重打击。明初,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大修宫殿,又组织人力,南粮北调,还开挖运河,先后在山东征调数十万民夫,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唐赛儿是明朝初年起兵反朝廷的著名白莲教女首领。唐赛儿是山东蒲台县人,林三之妻。林死后据说唐偶得一石匣,内有宝剑兵书,唐研习后通晓法术兵法,以传白莲教为名,集合民众数千,于永乐十八年二月在益都卸石棚寨起事。
秦良玉,1574—1648字贞素,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
冯婉贞,1841年,清咸丰年间人,回族,北京谢庄人,祖籍山东。1860年,即咸丰十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女英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冯婉贞的事迹记载在清末徐珂所辑《清稗类抄》中的《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一文中。据历史学家考证,冯婉贞只是一个小说中的人物,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冯婉贞的事迹记载在清末徐珂所辑《清稗类抄》中的《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一文中
{理想}{车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