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友群大全

池州理想L8车友群_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哪些巾帼英雄

{车友群}{理想}

池州理想L8车友群,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哪些巾帼英雄?

《中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 (作者翘楚)一书中列举了26位巾帼英雄,分别是:

池州理想L8车友群_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哪些巾帼英雄-图1

1.中国第一位女统帅--妇好

2.教育界的先驱--孟母

3.丑女为国定邦基--钟离春

4.自刎楚帐,芳华千秋--虞姬

5.万里和亲第一人--细君公主

6.中国人的"自由女神"--卓文君

7.和番为国的美"落雁"--王昭君

8.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班昭

9.乱世中崛起的史诗第一人--蔡文姬

10.留得清白在人间--绿珠

11.书法史上的一朵奇葩--卫夫人

12."人中之凤"式人物--谢道韫

13.坚持一统反分裂,善事三朝力靖边--冼夫人

14.从风尘女到一品诰命夫人--红拂女

15.李家王朝的开拓者--平阳公主

16.智慧与文明的使者--文成公主

17.千古奇女子--花蕊夫人

18.四代忠烈成就千古功名--佘太君

19.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20.从青楼走出来的"退金''夫人--梁红玉

21.她把美丽带给了人间--黄道婆

22.首位正式入编制的女将军--秦良玉

23.十几万大军我号令--王聪儿

24.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秋瑾

25.民国"第一夫人"--宋庆龄

26.风尘侠女,护国军魂--小凤仙

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女将有哪些?

妇好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妇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且为三个法定配偶之一。荀灌

荀灌是荀崧的小女儿,生于晋惠帝元康元年,十三岁时突围救父。列女传故事之一。中国古代智勇双全的女英雄。

至若惠风之数乔属,道韫之对孙恩,荀女释急于重围,张妻报怨于强寇,僭登之后,蹈死不回,伪纂之妃,捐生匪吝,宗辛抗情而致夭,王靳守节而就终,斯皆冥践义途,匪因教至。耸清汉之乔叶,有裕徽音;振幽谷之贞蕤,无惭雅引,比夫悬梁靡顾,齿剑如归,异日齐风,可以激扬千载矣。冼夫人又称冼太夫人,名英,高凉郡,今广东茂名、阳江一带,出生于今茂名市电白区电城镇山兜村。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奉为“岭南圣母”。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一生身历三朝,顺应人民的要求和愿望,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她和她的子孙们相继为岭南地区持续百年的相对稳定,促进广东南部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爱国主义典范。毛氏(符登妻)符登系前秦主符坚族孙,符坚死后,率前秦残余军队与姚苌继续周旋,他的妻子毛氏美而壮勇善骑射,她率的军队被姚苌军包围,营垒陷,犹弯弓跨马,率壮士数百与姚苌军交战,杀贼七百,终因众寡不敌,为姚苌所俘,姚苌悦毛氏有姿色,欲纳之,毛大骂姚苌,苌怒而杀之。《十六国春秋。前秦录十。符登》花木兰

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少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平阳公主

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母太穆皇后窦氏。祖籍邢州尧山,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统领千军万马为自己父亲建立帝业的公主,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中国万里长城的著名关隘娘子关就是因为她所率领的娘子军曾经在此驻守而得名。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真正的生荣死哀。

高祖第三女平阳公主。义兵起,公主于鄠县庄,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略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无得侵掠,故远近奔赴甚众,得兵七万人。公主间使以闻,使者至,高祖大悦。及义军渡河。公主引精兵万馀,与太宗会於渭北,与其驸马柴绍,各置幕府。营中号为娘子军。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以独有军功,每赏赐异於他主。及薨,追谥曰昭。杨妙真金末武术家。益都(今属山东)人。红袄军首领杨安儿之妹,号"四娘子"。杨安儿死后,率部与李全会合,结为夫妇,随李全投宋,后又降蒙古并进攻南宋。善骑射,所创梨花枪,号称天下无敌手,为后世军事家所推崇。枪法之传,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成尚之,变幻莫测,神化无穷,后世鲜有得其奥者。唐赛儿明初农民起义军女领袖,山东滨州蒲台县人。1420年(永乐十八年)在益都(今青州)卸石棚寨率众起义,震动京师,给明王朝以沉重打击。是明朝初年起兵反朝廷的著名白莲教女首领。唐赛儿是山东蒲台县人(今山东滨州市蒲城乡),林三之妻。林死后据说唐偶得一石匣,内有宝剑兵书,唐研习后通晓法术兵法,以传白莲教为名,集合民众数千,于永乐十八年二月(1420年)在益都卸石棚寨(今青州市境内)起事。唐赛儿部最后被山东都指挥佥事卫青击溃消灭。但唐赛儿等人安然逃走,不知所踪。秦良玉

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将。

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慰使(俗称土司),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崇祯皇帝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秦良玉死后后世文人赞颂秦良玉所作的诗词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对秦良玉大加称赞,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曾说到:"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明朝灭亡后,南明王朝追谥秦良玉为"忠贞侯"。

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苏三娘

太平天国女将。道光二十九年(1849)冬,她率天地会2000多人到武宣东乡墟加入太平军,参加金田起义,跟随洪秀全转战沙场,立下汗马功劳,位至女军军帅。在守永安、围桂林、打长沙、攻武汉、破南京等战役中,她英勇善战,所向披靡。连清朝当朝状元龙启瑞也为之倾倒,曾赋诗《苏三娘行》,赞她"两臂曾经百余战,一枪不落千人后","驰马呼曹意气豪","万千狐鼠纷藏逃"。1853年3月20日,她威风凛凛地率兵开进南京城时,龙诗写到:"城头鼓角声琅琅,牙卒林立旌旗张,东家西家走且僵,路人争看苏三娘。"

吕母琅琊海曲,今日照人,是一个财产俱丰的富户。她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女领袖。山东日照境内奎山西麓的崮河崖上,吕母起义的点将台犹存,后来称作吕母崮,成为中国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纪念地。吕母起义,点燃反抗王莽反动统治的火炬。天凤五年,公元18年,吕母病故。同年,琅琊人樊崇在莒县境内率众起义。吕母的部卒重返陆地,其主要部分参加樊崇领导的赤眉军。其余部分,分别投奔到青犊和铜马等农民起义军。好像十一位了,不过这也充分体现了巾帼不让须眉。

企业养老金2018年是否还会连续增长?

2018年企业退休员工养老金将实现“14连涨”,上调幅度保持在5%左右。明年退休职工养老金具体怎么涨,让我们来看看“专家”的分析!

从今年各省市发布的养老金调整方案中可以得知,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基本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的原则实施,并同步调整。这种调整方式既体现了“多缴多得”的原则,又给予部分退休职工一定的关怀。明年的养老金调整政策应该会延续这种方式,同时鼓励更多的人参保,提升养老保险覆盖率,实现全民“老有所依”!

养老金上涨受哪些因素影响

每年遭到大部分人吐槽的养老金上调比例,对大众来说只是一个数字,但在决策者眼里,这部分数据需要经过多方面计算,多种论证综合得出。养老金上调幅度不仅要考虑到经济增长速度、CPI变化趋势、物价指数、通货膨胀率等“国内指标”,还需要考虑到社会平均工资增长水平、地域差距、老龄化增长速度等“民生指标”,这点可以从政府制定5.5%的上调标准后,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调整方案中得出。

近两年以来,启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养老金上市、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政策都是在为养老保险上“双保险”。根据专家的推测,明年的经济增长率会在6%~7%之间,社会平均工资也会上涨,因此明年的养老金上调比例将保持在5%左右,与通货膨胀率持平。

养老金上调比例从2005年至2017年已经实现“13连涨”,前几年一直保持10%左右的上调幅度,去年为6.5%,今年为5.5%,明年上调比例是否会继续下降,现在谁也不能确定。养老金上调比例缩小,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养老金增长一般会参考工资和物价水平,物价增幅不大,因此养老金增速也将有所放缓。

全国养老基金结余有4万多亿,可以支持16个月的养老金发放,但地域分化问题比较严重。养老金结余较多的广东,抚养比为9.25:1,也就是平均9.25个职工抚养一个老人,养老金结余较低的东三省,抚养比仅为1.3:1,全国平均水平也仅为2.8:1。考虑到老龄人口逐渐增多,今后的养老负担应该会更加严重。近日人社部社保事业管理中心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年度发展报告2016》提到,在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中,有13个统计地区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的可支付月数已经不足1年。

养老金年均增长8.8%

7月人社部发布消息称,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从2012年的1686元提高到2016年的2362元,增长了676元,年均增长8.8%。表面上看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确实增长了不少,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养老金,保障基本生活已经不成问题。但我们需要意识到,这里指的是年均增长,平均每年也就是增长150元左右,这种增长幅度对生活水平的影响微乎其微。其次,这里指的是全国企退员工养老金月平均水平,高的地方如西藏,月平均养老金能达到4000元,低的地方如四川、重庆,月平均养老金仅为1900元。

在很多人看来,每月1900元的养老金已经不少了,但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据是经过两次平均后的数据。由于地域差距比较明显,各地退休老人究竟能拿到多少钱,估计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以上所述仅为个人见解,部分词汇描述的也不是那么权威、准确。至于明年企事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上调比例如何确定,相信专家们在考量多个因素后,会给广大退休职工一个理想的回复!

了解更多公考、职场资讯,记得关注小编哟!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女性名将?

自古男儿多豪杰,战场虽然大多以男子为主导,但在漫长的历史中,仍然不乏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将领。受文艺作品的影响,很多巾帼英雄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但同时也虚构了不少女性将领,例如穆桂英等杨门女将。那么,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著名女将,大家又认识几位呢?

1、商朝妇好:史载第一位女将。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原配王后,殷墟出土的甲骨卜卦表明,妇好曾多次奉命征战沙场。甲骨文记载,某年夏天,商朝北方发生战争,双方僵持不下,妇好便主动请缨率军出征,最终获得大胜。此后,武丁便经常让其挂帅出征,先后战败周边二十多个方国。甲骨文有“辛巳卜,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的记载,而这也是妇好出兵最多的一次,以当时的生产能力和人口数量,妇好率军一万三千出征,这在当时已经是规模极大的一场战争了。虽然妇好年仅三十多岁便不幸去世,但在现存的甲骨文献中,她的名字出现频率却相当高,在仅出土的1万余片甲骨中,她的名字便出现了200余次。

2、晋朝荀灌:12岁率军突围求援。荀灌是晋朝平南将军荀崧的女儿,曹魏名臣荀彧的五世孙女。荀灌虽为女子,但却自幼喜欢舞枪弄剑,常常跟随在父亲身边行军作战、东奔西跑。在名师指导下,荀灌年纪轻轻便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尤善枪法。建兴三年(315年),时值西晋末年天下大乱,杜曾率军一万围攻宛城,宛城守将荀崧眼看城中粮食即将耗尽,便打算派人到襄阳求援,年仅12岁的荀灌遂主动请缨,率领十几个勇士突破重围,并顺利向南中郎将周访求来援军,击退杜曾军队。

3、前秦毛皇后:率军力战不退被俘而死。毛皇后乃前秦将领毛兴之女,出身将门的她自幼习武,成年后嫁给前秦高帝苻登,并被立为皇后。毛皇后虽然贵为皇后,但因其善于骑射,又极为悍勇,因而在苻姚之战中,毛皇后也随军出征并统军一万,负责驻守辎重粮草所在的大界营。后来,后秦姚苌因战局不利,派儿子姚崇率军绕道偷袭大界营,毛皇后则和苻登两面夹击,斩杀后秦两万余人。然而,取胜的苻登却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姚苌探知后亲率三万精锐骑兵偷袭大界营,毛皇后率领女侍卫和军队力战不退,最终因寡不敌众而力竭被擒,姚苌见其美貌出众又武艺高强,便想纳其为妃,被拒后遂将其斩首示众,年仅21岁。

4、南北朝、隋朝冼英:被尊称为“岭南圣母”。冼英是南梁、南陈、隋朝时期两广地区的俚族女首领、将军,后因率领汉、俚各族百姓归附隋朝而被封为谯国夫人。冼英本为广东茂名人,后嫁给北燕后裔、高凉太守冯宝为妻,婚后两人共同主政,隋朝攻灭南陈时,她以岭南的粤西、桂南、海南之地归顺隋朝,而在此后的岭南反隋运动中,她在年老体衰的情况下仍然协助朝廷平定岭南。冼夫人不仅在协助梁、陈及隋三朝治理岭南方面业绩辉煌,而且她还是一位杰出的女将军,一员勇冠三军的猛将。冼夫人先后被陈朝、隋朝敕封为“石龙郡太夫人”、“宋康郡夫人”、“谯国夫人”,死后谥封为“诚敬夫人”。明太祖和清朝同治帝分别追封为“高凉郡太夫人”、“慈佑太夫人”。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则誉之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5、北魏花木兰:替父从军。作为最著名的巾帼英雄,一直以来关于她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不过,史书对于其姓氏、籍贯、生卒年分等信息均无记载,不过祖冲之的《述异记》和李亢的《异志》均提到木兰姓花,因此明清以后广泛采纳了“花”姓。彼时,由于北方柔然经常南下侵扰,于是朝廷规定每家抽一男丁上前线,花木兰家中因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弟弟又太过年幼,于是花木兰便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军旅生涯。凯旋归来之后,念其功绩较大,再加上孝心可嘉,皇帝赦免了她的欺君之罪,甚至有提拔重用之意,但花木兰却因家中有老父需要照顾,最终婉拒返回家中。

6、唐朝平阳公主:第一位以军礼安葬的女性。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和嫡妻窦皇后的爱女,成年后嫁隋末武将薛绍为妻,迁居长安。李渊起兵之时,薛绍返回李渊身边,平阳公主则留守关中李氏庄园,散尽家财聚集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后又凭借胆色收编了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仅三月便扩军数万,并引军攻占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因其军队军纪严明,平阳公主被当地百姓称为“李娘子”,其军队则被称为“娘子军”。李渊兵进关中时,平阳公主麾下军队已达七万,并攻占了大片地盘,后与李世民合力攻克长安。李渊称帝后将其封为“平阳公主”,奉命前往山西驻守李家大本营,其驻兵之初因此被命名为“娘子关”。武德六年(623年)二月初,平阳公主突然去世,李渊念其军功,以军礼安葬之,而平阳公主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以军礼下葬的女性。

7、唐朝樊梨花:极富传奇色彩的女性将领。与花木兰一样,樊梨花身上的戏说成分同样很多,且史料并未提到关于她的记载,她的事迹大多出自于各地史志稗史。樊梨花乃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物,其父樊洪为西突厥寒江关关主,后投唐。樊梨花后嫁于薛丁山为妻,大唐贞观年间,以甘肃武威为中心的西凉国等一些西北小国并不愿接受唐王朝的管辖,甚至以武力与唐朝相对抗。为此,唐太宗李世民派薛仁贵前去征讨,而樊梨花则协助薛丁山登坛挂帅、南征北战,其事迹也基本发生在这一时期。至于其他的故事,则大多为文学作品虚构。

8、北宋折太君:出身“折家将”的“杨门女将”。杨门女将虽然大多为虚构,但折太君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其乃府州折氏之女,其父折德扆,两位兄长折御卿和折御勋皆为一时名将。生于武将世家的折太君,青年时便已经熟读兵法、文武双全,经常协助父兄抵御外敌。后汉乾佑二年(949年),府州折家和麟州杨家结盟,折太君遂嫁给杨业为妻,后随杨业侍奉北汉,夫君在外征战,她便组织杨府的男女仆人丫环习武。北汉被灭后杨业归宋,折太君又随之迁居开封,杨业在“雍熙北伐”中阵亡后,折太君据理力争,上书陈述杨业战死缘由,最终使得潘美官降三级,监军王侁和刘文裕则被削职为民。折太君除早年有征战记载外,嫁给杨业之后并没有带兵记载,但杨家之所以能成为北宋名将世家,与折太君的贡献却是分不开的。

9、南宋梁红玉:从妓女成长为抗金名将。梁红玉出身武将世家,自幼随父兄练就一身武艺,后祖父和父亲因平定方腊叛乱失败而被处死,梁家就此衰落,梁红玉则沦为京口营妓。方腊起义被平定后,童贯班师回朝后召营妓侑酒,梁红玉因此与韩世忠相识并嫁给对方,并在其妻白氏去世后成为继室。南宋建立之后,梁红玉在建炎三年(1129年)因平定苗傅叛乱立功,获封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此后,梁红玉多次随韩世忠出征,并在建炎四年(1130年)的“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1135年),梁红玉随韩世忠出镇楚州,最终于同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年仅33岁。

10、南宋杨招讨:山部杨招讨女将军。南宋末年,蒙古南下攻打南宋,蜀地百姓奋勇抵抗外来侵略,而在史书中的将士牺牲录上,其中有“名山部杨招讨女将军”的记载,不过关于其事迹,却并未有过多的记载。根据有限记载,基本可以推测出,杨招讨应该率领的是四川名山县的团练兵,充分利用四川多山洼盆地的地形特点,大胆创新采用堡垒协防体系的灵活战术对抗蒙军铁骑,可惜却无力回天,最终英勇就义。

11、明朝瓦氏夫人:明朝第一抗倭女将。瓦氏夫人本名岑花,其父岑璋是归顺直隶州土官,自幼便文武双全,不仅饱读诗书,且精通兵法武艺,成年后嫁给田州土官岑猛,改称“瓦氏”。因屡屡侵犯临州,岑猛及其子岑邦彦在朝廷的围剿下兵败身死,之后瓦氏夫人先后抚育岑芝及其子岑大寿、岑大禄两代人,并代掌州内政务。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由于倭患严重,瓦氏夫人奉命率兵前往浙江前线抗倭,被授予“女官参将总兵”军衔,隶属于总兵俞大猷指挥。次年四月初五,瓦氏奉令到漕泾镇截击倭寇,因敌众我寡,被敌重重围困,战斗激烈,头目钟富、黄维等十四人阵亡,瓦氏极为愤怒,亲自披发舞刀,往来突阵中,所乘马尾鬃为倭拔几尽,浴血奋战而出。同年四月二十八日,倭寇由平望奔王江泾(在嘉兴县北州里),瓦氏参加对倭寇进行追击围剿,全线斩贼首和溺死者约三千多人。五月初五,敌经金山卫,又被瓦氏击溃。六月,在陆泾坝(今江苏苏州境)战役中,瓦氏夫人率兵斩获倭首三百余级,烧毁海盗船只三十余艘。由于瓦氏抗倭有功,被朝廷封为“二品夫人”,而这也是“瓦氏夫人”这个称呼的来源。后因主战的总督张经被严嵩陷害入狱,瓦氏悲愤之下告老还乡,不久之后病逝,享年59岁。

12、明朝秦良玉:唯一位列王朝名将的女性。秦良玉出身明朝忠州,自幼文武双全,后嫁汉朝伏波将军马援之后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播州杨应龙叛乱,马千乘奉命率军平叛,秦良玉则率兵五百押运粮草,后夫妻二人均立下大功,秦良玉更是位列南川路战功第一。丈夫马千乘在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因得罪监军太监邱乘云被囚禁致死后,因儿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遂代领夫职。明末天下大乱,秦良玉与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历朝历代在修史时,即使要为女性名人列传,往往也只会将其列入列女传中,而秦良玉则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作为王朝名将而单独列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13、明朝葛嫩娘:将门虎女抵抗清军。葛嫩娘出身将门之家,其父葛挺昱是一员镇守边关的武将,身为独女的葛嫩娘于十岁左右开始缠着父亲学武和统兵之道。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军入关,其父率军抵抗,最终全军覆没,葛嫩娘则趁乱逃走,后流落于南京秦淮河,成为了名噪一时的诗妓。后来,葛嫩娘结识了世家子弟孙克咸,并与其一起应福州守将杨俊之请前往福州,面对清军南下,葛嫩娘动员全城妇女,对她们进行编排和紧急训练,面对清军围攻,葛嫩娘又趁夜突围向郑芝龙求援,可惜郑芝龙不为所动,无奈返回福州。后清军破城,葛嫩娘与清军展开巷战,结果力竭被擒,清兵见葛嫩娘貌甚美,欲逞兽欲,葛嫩娘绝望之下咬舌自尽。

14、太平天国苏三娘:天地会出身的女将。苏三娘本姓杨,原为江湖卖艺女子,擅长使用飞镖,后嫁灵山天地会首领之一苏三为妻,而苏三手下则有一支农民起义队伍,苏三娘于是便常跟随丈夫外出作战。苏三后因叛徒出卖被杀,苏三娘为丈夫报仇后,遂率两千余人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冬加入太平军,参加金田起义。此后,苏三娘跟随洪秀全转战各地,先后参与守永安、围桂林、打长沙、攻武汉、破南京等战役,入南京之后获封女营副总管,负责协助洪宣娇管理女营。咸丰三年(1853年),苏三娘奉命与罗大纲各率男女军攻打镇江,战斗中她冲锋陷阵,飞身登城,其英雄事迹不胫而走。之后,苏三娘奉命镇守镇江,曾指挥女军多次粉碎了官兵的反扑。不过,从咸丰四年(1854年)后,苏三娘的事迹便不再见于史料。

以上便是本人所知的十四位巾帼女将,她们虽为女子,却个个巾帼不让须眉。由于个人知识有限,其中或许有所遗漏,欢迎大家补充。

{理想}{车友群}

本站文章内容来源与网友投稿,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联系本站客服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idianev.com/qun/2087.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