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EC6黄石车友群,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哪个好?
在续航里程,怎么都好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电动汽车的行驶品质肯定是要优于燃油车的。扭矩更大,能耗更低,能量转化效率更高,更安静,行驶也更平顺。所以,我们比较纯电和插混,先从这方面入手。我们以汉DM和汉EV来举例。
汉DM,纯电续航里程:80Km,超出续航里程后的时候可以发动机参与,当混动车开,随时可以加油,不存在续航焦虑问题。
汉EV,纯电续航里程:605Km,超出续航里程必须充电,快充半小时,可以恢复80%的电量。
想比较两车优劣,我们需要模拟不同的用车场景。
1、行程在80Km以内,两车都可以纯电行驶,行驶品质没有任何区别。短途的插混车型完全可以当纯电开。双方战平。
2、行程在80Km以上,550Km以下。(纯电车说续航605,你绝对不敢开到600再去找充电桩,所以留50Km续航找充电桩算是正常操作。)这样的距离,汉DM一般这样开:纯电30Km后,出了市区,就用混动经济模式跑,一直开到目的地40Km左右看剩余电量切换纯电。而汉EV则正好完成行程,不过需要目的地这里能充电,否则还要开出去找充电桩。
这种情况下,行驶品质当然还是纯电更好,但超出80Km一般就直接上高速了,高速行驶,纯电车耗电会很快,而且高速上风噪胎噪是噪音的主要来源,发动机噪音反而是其次。其实就舒适性来讲,差别并不大。这种形成范围差距主要在经济性方面。按照550Km算的话,汉DM百公里6个油,耗油30升(50KM算纯电续航和纯电车相抵了),成本在180元(油价6元算)。而汉EV我算你在家里的桩充的,一度电5毛钱,76度电用了72度,成本36元,两者相差144元。总体来讲汉EV在经济性方面胜出。
3、超过550Km的长途,对于汉DM来说,情况没变,仍旧是当不能充电的混动车开,百公里6个油而已。而汉EV则比较尴尬了,比如说1000Km的路途,中间至少需要充电三次,如果是冬天的话可能就更尴尬了。现在高速上充电桩很多,设施算是很齐备了,无需太过于担心,但就怕遇到高峰。比如说春节、黄金周,车一扎堆多少充电桩都不够用。真遇到充电排队的情况,您就知道什么叫“纯电爹”了。
就一般家庭而言,大部分用车场景都是这样:平时上下班代步,周末假期偶尔出门自驾。大多数家庭用车一般一年也就一万来公里,平均到每天的话也就30Km左右,日常使用,插混车型的80Km续航足够了。偶尔跑跑长途,花点油费也可以接受。
而纯电车型也可以应付大多数场景,尤其是在80——550Km的情况下,对比插混车是有优势的。但是跑长途有明显的短板,续航焦虑的问题短期内看来是无法解决的。如何选择,其实还是要看具体情况,像是汉EV有600Km的纯电续航,而有些人一辈子都没出过300Km的范围,超过续航里程的地方人家就不开车了,选择EV车型也没毛病。
总结起来,插混车是可以完美取代燃油车的,拥有更好的动力,更低的用车成本,而且没有续航焦虑。而EV车型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续航里程内很香,而长途遇上了特殊情况,那就是爹。所以,同价位下,我是推荐DM版的,只有某些特殊情况下纯电有优势。
1、两地通勤,比如说在A城上班,住在B城,一天往返200多公里,而且充电比较方便,这正好是纯电的优势,用车成本很低,也不存在续航问题。
2、省内巡店,一样是单程在500公里以内,各地都可以充电,如果选DM车型的话油耗成本会高得多。
3、有备用车,纯电车只作为城市代步,如果出去自驾游有燃油车可用,无需开纯电车跑长途,这也可以选择纯电。
其实这几种场景都有一个共同点,大于DM车型的80Km纯电续航,又在纯电车的续航里程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纯电的优势。
这只是我们用汉EV和汉DM作比较,其实插混车和纯电车相比,价格方面也有差距。最便宜的插混车好像是13万,应该是比亚迪秦DM,虽然普适性更强,但是毕竟价格相对比较高。而最便宜ID纯电车……像是五菱的mini EV,才两三万,完全是以前老年代步车的价格。
还有欧拉黑猫白猫和好猫(欧拉好猫感觉特别适合女孩子开),虽然这种小型车、微型车安全性存疑,但是光是市区代步的话是没问题的,尽量不要上高速,甚至连快速路也悠着点。车太小了,不出事还好,出事别指望那个小车身能给你什么保护。
最后总结:
1、低价位买纯电车,代步没问题,用车成本极低。
2、预算够得着插混的价格,推荐插混,除非你用车环境比较特殊。
3、特斯拉、蔚来、唐EV这种高价电动车,实用性和性价比都不高。
4、电动车发展很快,反过来想,目前的产品还不够成熟。而插混车已经可以全面取代燃油车了。所以说想买燃油的,只要你预算够都能买插混,可是买纯电的,您至少图个便宜方便吧?像是现在30万以上的纯电,个人感觉都是韭菜。
武汉的长江新城和光谷?
远在长江新城规划出台之前,武汉第四镇的争论就早已经存在了。有人笃定是光谷,有人坚持是沌口;当年四新高大上的规划出来的后,也有人说四新是第四镇;当然,我们也偶尔会听到青山发出轻微的声音。
在多年的争论之后,情况逐渐明晰,光谷一骑绝尘,发展遥遥领先。
对比长江新城,光谷的发展优势更加明显。
5年后,交通要逆天
未来,“堵”将不再是人们提及光谷的第一印象,光谷通航机场;武汉第五大火车站——光谷站;地铁9号线、11号线、13号线、19号线;有轨电车T1—T5线路……5年后的光谷,陆空交通全面逆天。
5年后,新兴产业齐聚
陈一新书记说,加快打造中国“硅谷”,光谷之于武汉就于中关村之于北京。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创谷建设计划……各大项目持续发力,光谷的产业价值更加彰显,未来5年,全面建设智慧光谷,力争成为全国智慧城市标杆和示范区。
5年后,配套全面升级
中法医院、国际医学中心,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开诊,续建8所中小学、扩建7所中小学,各大商圈……未来的光谷配套越来越齐全,城市功能也越来越完善。
5年后,生态新城将崛起
未来,光谷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花山生态新城、豹子溪公园、新月溪公园、左岭生态区环境治理工程、棕地治理项目……未来的光谷不仅是产业发展中心,更是生态绿地。
五年后谁的发展潜力更大?
感谢邀请我来答题,现尝试回答如下。
一、先说发展后劲成都和合肥:都是国家的四大科教城市之一,且各自的科研力量都比较强大。其中,成都的应用型科研实力在全国虽然排不进前十,但是不可小觑。在全国排名前五的合肥,在这方面不遑多让,更在基础型科研远远领先于成都--要不然,国家也不可能把合肥划定为我国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因此,综合科研实力,成都不敌合肥!
南京科技发展后劲相比以上两市,新型科技项目少,发展后劲不足。
郑州之于三市相比,综合大学少,科技发展乏力,这是明显的缺陷。
二说交通条件。四座城市都是国家高铁交通枢纽,但在综合交通枢纽的位置中的排名,应该是郑州、南京、成都和合肥。也就是说,合肥在交通中的枢纽地位最弱!
三说经济发展再说郑州,2019年上半年GDP5106亿,名义增长10.74%。
郑州从2000年左右开始腾飞,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全国排名也从30位上升到16位。郑州的崛起,代表着河南人的意志,从上到下的支持,一定要打造出一座特大城市!
重庆直辖后,河南有一段时间人口全国第一,但随着人口外流加剧,被广东和山东反超。人口外流,是河南人心中的痛,随着郑州的崛起,河南人越来越愿意在省内工作。郑州2000年人口660万,2018年剧增到1010万,是近年来中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现在郑州不论是人口、建成区面积还是GDP,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特大城市。
随着国家中心城市的继续推进,郑州城市规模还会继续扩大,个人认为郑州未来会是一座2000万级别的超大城市!
综合结论:五年后,这四座城市的发展潜力按照由大到小分别是: 郑州、合肥、成都和南京。但是,城市综合实力按照从强到弱的排名依次应该是:成都、郑州、南京和合肥。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
{蔚来}{车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