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EC6安庆车友群,你们觉得安徽人怎么样?
一娘生九子,九子不相同,这句话放在形容不同地方的人来说,也完全适用。安徽省是南北跨度最大的省份,所以性格差别也很大。在合肥十几年了,接触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安徽省内的人,下面,我就我了解的安徽人和大家讲讲,朋友们看了我说的准不准。
几个人去路边摊买东西,皖北的人问多少钱,小贩要一百,皖北人看了一下,说80吧,小贩说,80折本,皖北人说就给80,你能卖就卖不卖我就走了。小贩高高兴兴收钱给货,结束。
几个皖中人来买,看了两家,问怎么卖,小贩说100,皖中人把东西拿手里看了一会儿,又走了,对比了别家之后,又回来了,说60卖不卖,不卖我就去别人那里买了,你就帮忙卖给我们吧,小贩很为难,皖中人把东西拿到手,扔了60块就走,小贩骂骂咧咧把钱装兜里了。
几个皖南人来买,先是货比三家,然后三家还价,比如在其中一家还价50块,老板不卖,然后去另外一家还价50,老板不同意,去了第三家他们对老板说,我要买10份,我还有很多亲朋好友要买,你就卖给我吧。老板同意了,最后给钱给了50,说下次再来买剩下的,暂时不要这么多。
这个但凡在合肥做过大小生意的应该都深有体会。站在卖方角度,当然喜欢北方人爽快的性格,站在主观角度,皖南人精打细算,心思细腻更适合过日子。各有各的好吧。
但是就是同是皖南也分皖西南和皖东南,性格差别也很大,比如说安庆人和黄山人绝对是性格迥异的,铜陵人害怕和安庆人打交道。同是合肥人,肥东人和肥西人互相瞧不上,长丰口音都和六安差不多了。
安徽是个不错的省份,风景优美,人杰地灵。自古出了许多名人雅士。有会做生意的徽商,有会玩权术的谋士,有文采飞扬的文人,有美貌多才的演员歌手等等,同是安徽人,家里吵吵很正常,一起努力更重要!
江淮汽车厂上班累不累?
1 累2 因为作为一家汽车制造企业,江淮汽车厂的工作需要严格遵守生产计划和质量要求,工作强度较大,需要长时间站立、走动和操作机器设备,所以工作会比较累。3 同时,江淮汽车厂也会提供员工一些福利和关怀,如体检、补助和健康关怀,员工也可以通过认真工作提高技能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从而减轻工作的负担和压力。
安徽未来会成为经济强省吗?
最近几年来,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态势总体上还是很不错的,GDP增速较全国多数省份来说还是比较快的。不过要是看人均数据和GDP的质量的话,安徽省的经济发展依旧任重道远,需要继续积累量变,以期待早日实现质变。从2017年的国内各省GDP产值来看,安徽省排在各省市的第十三位,仅仅看这个排名的话,安徽省目前排在国内中等偏上的水平,似乎还是说的过去的。
从经济增速上来看,安徽省2017年的GDP增速为8.5%,列各省市第六名,处于第一梯队中,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各省中排名第二。从增速上来看,安徽经济发展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上升的势头很好。
不过要是看人均产值的话,安徽的排名就非常靠后了,列各省市倒数第八位,而排在安徽后面的,不是山区众多的省份,就是西部的省份。安徽省各地级市的GDP组成中,房地产几乎都占了一个大头,产业质量不高。这反映了安徽省经济水平总体上还是比较差的,后面的道路依旧任重而道远。安徽能否在未来发展成为经济强省呢?应该说事在人为,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应该说,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但是在经济发展形势较优的时代里发展的也确实很不给力,虽然很多安徽人从心理上未必愿意承认这一点,但是这确实是客观事实。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除了极个别城市发展的似乎还可以之外,多数的地级市难说发展的有多好。
长三角的扩军也有两年的时间,不过到目前为止,没有明显的感觉到各个城市如何融入了长三角。除了在各自的百度词条里吹吹牛,给自己脸上贴贴金之外,长三角似乎没有给新加入的这些城市带来任何改变。不过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因为规划多年的皖江城市带,至今似乎也没有任何城市带的感觉,各个城市基本上都还在单打独斗,大量的网民除了在网络上无聊的攀比和地域攻击之外,没有任何联合的意图。
安徽的经济若想有长足的发展,必须要重视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发展。长江流域东段以芜湖和马鞍山城市群为主,西段以安庆和池州城市群为主,中部以合肥和铜陵的合铜工业走廊为核心,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
规划已久的引江济淮工程已经全面开工,随着这一工程的开工建设,不仅仅是淮河流域水质的提高,更多的是让合肥的水运有一个本质的提高,合肥自此也可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沿江城市。合肥成为沿江城市之后,安徽各个沿江城市也没有理由不走向联合。
淮河流域的蚌埠和淮南,本来也都有不错的工业基础,不过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这两个城市发展的肯定也是不够完美的。至于为什么发展的不算完美,安徽人也都很清楚,过去的岁月已经过去了,抱怨太多也没有什么意义,不过希望以后的岁月里,几个核心城市需要加快速度,带动整个淮河流域的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安徽风景优美,人杰地灵,各个地级市的产业基础都还是不错的。只要沿着一个合理的发展路线,充分发挥各个地级市的区位优势,即使未必能发展的像江浙那么发达,也至少比现有的水平要高很多,当然,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希望安徽的未来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相信一定也会越来越好。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表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安庆能在高铁时代获得大发展吗?
安庆行政区示意图
丰富多彩的厚重安庆人文景观
安庆,对于安徽省来讲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与地域符号,这不仅仅是因为安庆曾担当江南省分省后设立的安徽省的省会近三百年,更主要的是虽偏居皖西南一隅,安庆却以自身厚重的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曲文化、桐城派文化和其治下百姓似是与生俱来的精明商业头脑而独步大江南北,成为皖鄂赣三省交界区域的传统文化高地和商贸中心。
但由于受市域内北部大别山山体、南部宽阔的长江、东西面数个大湖的围合阻隔,滨江的安庆除了天然的水运之便外,陆路交通特别是长期的铁路空白,自担任省会那会儿起,便一直是限制安庆现代大工业、商业能有较好表现的最大短板;又因在安徽省内区位偏僻,获得的投资关照不多,叠加北部是传统的薄弱落后的山区,南侧又是水患濒发的沿江圩区、湖区,所以改开后工业大爆发的时代,安庆被省会合肥越落越远,并先后被芜湖、滁州、马鞍山、阜阳等市超越。
安庆城区-“山环水绕”下的逼仄狭小
安庆市域-北部山区、南临大江大湖
安徽地形图中的皖西南-山水围合的安庆
虽然安庆区域内商业氛围浓厚,老百姓做手艺、办家庭作坊式工厂蔚然成风,将馒头面点、塑料包装袋、棕刷、瓶盖、卫生口罩等小商品做成规模化的安庆人,在行业内近乎呼风唤雨、让人不敢小看;正威国际王文银、雨润祝义才、蔚来汽车李斌、国轩高科李缜、芭比馒头刘会平等等一众奋斗在外乡的安庆籍大佬,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宜商精英,但安庆地方的支柱产业,多少年了,似乎还是石化、汽配,曾经走在前头的汽车、家电产业,却没能形成气候,在安徽二十年来经济大发展的风口期,安庆似乎没能赶上趟子。
令安庆人望眼欲穿的铁路,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安徽“九一洪灾”背景下按下了启动键。1991年5月,安徽自主兴建的合安九铁路合安段动工,这条安庆历史上第一条铁路于1994年开通运营;高九(怀宁高河-江西九江)段于1994年1月至1996年1月间建成;
2008年12月18日,让很多安庆人欣喜若狂的时速250公里的宁安高铁开建,到了2015年12月6日,这条皖江城市带联通长三角、全长257公里的南京-安庆高铁终于开道;
到了2015年12月,京港大通道的合安九高铁长约162公里的合安段动工,2020年12月22日,这条将安庆纳入350高铁干线网络的高铁建成,如今正成为合肥-安庆-池州-铜陵-巢湖-合肥间环形高铁公交的载体;而安庆南下、长约170公里的安九段,也于2017年9月30日开工,已在今年这个月的19日试运营,估计将在年底正式开通;
未来,安庆还将有阜阳-六安-安庆-景德镇、武汉-杭州两条过境高铁线路。安庆,终于从铁路洼地逆袭为区域高铁枢纽!
安庆-安徽四大区域中心城市
安庆-安徽区域铁路枢纽
合安九高铁-将安庆纳入350高铁干线网
与此同时,在长三角一体化的今天,安庆被赋予了长三角城市群的重点城市、安徽省四大区域中心城市,安庆已获得了与自身相对应的最完美的定位!
天时,地利,人和。
安达尔-安庆往日制造业的荣光——1991年生产出安徽第一辆进入国家目录的轿车
2015年12月成立的江淮新能源安庆基地
2021年8月,江淮汽车安庆基地二期开工
历来喜欢单打独斗的安庆,其走出发展低潮期的时刻似乎已经来临。继治下的县级桐城市自成为合肥都市圈成员,在铁路、高速公路、国道、运河建设乃至农旅协同、工业链产业协作上获益多多、成绩斐然后,老省会安庆与“新”省会合肥间的互动开始明显增多。力倡全民招商、以“风投”著称的合肥,似乎引发了城市产业较为单一弱势的安庆各方共鸣与热议。安庆方面主动赴合肥考察学习取经,并已吸引江淮汽车在安庆高新区投巨资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一期二期、国轩高科赴桐城建占地1000亩的锂电池产业基地;而安庆区域内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星罗棋布的人文景观、优美的山水风光、动听的黄梅戏,正是越来越多的合肥居民及在合肥中转的外地游客的理想旅游休闲打卡之地。
安庆振风塔·安庆长江大桥
天柱山
安庆市郊陈独秀墓园
历史文化名城、皖西南重镇与科教重镇、具有众多新兴主导产业优势的合肥间的联动、对接,正因将两市越拉越近的以高铁为主的交通设施的日益完善而成为现实,而安庆重现辉煌,自然是四百多万安庆人的共同愿望!
假如合肥宁波无锡三个城市的房价一样?
如果只用来自住养老不谈投资就选无锡,如果自住兼投资的话直接闭着眼睛选宁波,合肥为何不选且慢慢看我分析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目前三个城市房价均价宁波18000左右,无锡20000左右,合肥17000左右,目前其实三个城市房价都差不多。
为何不选择合肥?
虽然合肥2020年合肥跻身新一线城市,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并且是安徽省的经济、政治、文教等诸多领域的核心城市,拥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等称号,并且是长三角地区的副中心。
从这个角度来看,合肥市拥有较高的地位,是其他二线城市难以媲美的。虽然,当前合肥市的经济总量并不十分突出,但战略地位较高,而且科技很发达,合肥做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和国家科学中心城市,最近上热门的中国科学院集体辞职就是发生在合肥,作为国家四大科教中心城市,对于国家来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然而对于我来说……
2019年度GDP出炉,无锡11852.32亿元,宁波11985.12亿元,宁波排在无锡前面合肥拍在无锡后面。
三大主体税收排名宁波≥无锡≥合肥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代表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如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大,而且稳定,说明这个城市居民收入增长有保证。这方面2017年宁波已高于无锡很多。
从长远看,宁波的发展前途要更大一点。还有一点就是宁波房价18000左右其实是过多被政策性调控与抑制的结果,特别是2020年宁波再次出台相关政策打压房价,如果放开房地产,宁波房价最低24000左右,一点不夸张。面积上,宁波面积9816平方公里,无锡面积4627平方公里,宁波比无锡大了一倍多。
人口上,宁波有820万人,无锡有657万人,宁波多出160多万人。
政治地位上,宁波是副省级计划单列市,无锡市地级市,宁波的地位高于无锡。
宁波有港口,无锡也有港口,但江阴港和宁波舟山港毕竟不是一个级别的。2019年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是11.19亿吨,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
宁波有港口优势明显,无锡也有自己的地理优势,它位于苏锡常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中心,这个位置本身就决定了无锡不可能落伍,但是也注定是个抱大腿的节奏。
这还是城市政治地位和面积、人口等因素决定的,这方面宁波有天然优势,无锡很难扭转。未来发展趋势来看的话宁波的发展前途要大一点。
说到底排名只是虚的,宁波发展势头更好,无锡更宜居,各有优劣,没必要踩一捧一。
{蔚来}{车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