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EC6马鞍山车友群,安庆能在高铁时代获得大发展吗?
安庆行政区示意图
丰富多彩的厚重安庆人文景观
安庆,对于安徽省来讲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与地域符号,这不仅仅是因为安庆曾担当江南省分省后设立的安徽省的省会近三百年,更主要的是虽偏居皖西南一隅,安庆却以自身厚重的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曲文化、桐城派文化和其治下百姓似是与生俱来的精明商业头脑而独步大江南北,成为皖鄂赣三省交界区域的传统文化高地和商贸中心。
但由于受市域内北部大别山山体、南部宽阔的长江、东西面数个大湖的围合阻隔,滨江的安庆除了天然的水运之便外,陆路交通特别是长期的铁路空白,自担任省会那会儿起,便一直是限制安庆现代大工业、商业能有较好表现的最大短板;又因在安徽省内区位偏僻,获得的投资关照不多,叠加北部是传统的薄弱落后的山区,南侧又是水患濒发的沿江圩区、湖区,所以改开后工业大爆发的时代,安庆被省会合肥越落越远,并先后被芜湖、滁州、马鞍山、阜阳等市超越。
安庆城区-“山环水绕”下的逼仄狭小
安庆市域-北部山区、南临大江大湖
安徽地形图中的皖西南-山水围合的安庆
虽然安庆区域内商业氛围浓厚,老百姓做手艺、办家庭作坊式工厂蔚然成风,将馒头面点、塑料包装袋、棕刷、瓶盖、卫生口罩等小商品做成规模化的安庆人,在行业内近乎呼风唤雨、让人不敢小看;正威国际王文银、雨润祝义才、蔚来汽车李斌、国轩高科李缜、芭比馒头刘会平等等一众奋斗在外乡的安庆籍大佬,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宜商精英,但安庆地方的支柱产业,多少年了,似乎还是石化、汽配,曾经走在前头的汽车、家电产业,却没能形成气候,在安徽二十年来经济大发展的风口期,安庆似乎没能赶上趟子。
令安庆人望眼欲穿的铁路,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安徽“九一洪灾”背景下按下了启动键。1991年5月,安徽自主兴建的合安九铁路合安段动工,这条安庆历史上第一条铁路于1994年开通运营;高九(怀宁高河-江西九江)段于1994年1月至1996年1月间建成;
2008年12月18日,让很多安庆人欣喜若狂的时速250公里的宁安高铁开建,到了2015年12月6日,这条皖江城市带联通长三角、全长257公里的南京-安庆高铁终于开道;
到了2015年12月,京港大通道的合安九高铁长约162公里的合安段动工,2020年12月22日,这条将安庆纳入350高铁干线网络的高铁建成,如今正成为合肥-安庆-池州-铜陵-巢湖-合肥间环形高铁公交的载体;而安庆南下、长约170公里的安九段,也于2017年9月30日开工,已在今年这个月的19日试运营,估计将在年底正式开通;
未来,安庆还将有阜阳-六安-安庆-景德镇、武汉-杭州两条过境高铁线路。安庆,终于从铁路洼地逆袭为区域高铁枢纽!
安庆-安徽四大区域中心城市
安庆-安徽区域铁路枢纽
合安九高铁-将安庆纳入350高铁干线网
与此同时,在长三角一体化的今天,安庆被赋予了长三角城市群的重点城市、安徽省四大区域中心城市,安庆已获得了与自身相对应的最完美的定位!
天时,地利,人和。
安达尔-安庆往日制造业的荣光——1991年生产出安徽第一辆进入国家目录的轿车
2015年12月成立的江淮新能源安庆基地
2021年8月,江淮汽车安庆基地二期开工
历来喜欢单打独斗的安庆,其走出发展低潮期的时刻似乎已经来临。继治下的县级桐城市自成为合肥都市圈成员,在铁路、高速公路、国道、运河建设乃至农旅协同、工业链产业协作上获益多多、成绩斐然后,老省会安庆与“新”省会合肥间的互动开始明显增多。力倡全民招商、以“风投”著称的合肥,似乎引发了城市产业较为单一弱势的安庆各方共鸣与热议。安庆方面主动赴合肥考察学习取经,并已吸引江淮汽车在安庆高新区投巨资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一期二期、国轩高科赴桐城建占地1000亩的锂电池产业基地;而安庆区域内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星罗棋布的人文景观、优美的山水风光、动听的黄梅戏,正是越来越多的合肥居民及在合肥中转的外地游客的理想旅游休闲打卡之地。
安庆振风塔·安庆长江大桥
天柱山
安庆市郊陈独秀墓园
历史文化名城、皖西南重镇与科教重镇、具有众多新兴主导产业优势的合肥间的联动、对接,正因将两市越拉越近的以高铁为主的交通设施的日益完善而成为现实,而安庆重现辉煌,自然是四百多万安庆人的共同愿望!
现在合肥的发展怎么样?
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位于安徽省的中西部地区,与省内地级市六安市、淮南市、滁州市、铜陵市、马鞍山市交界,是地区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地理位置优越,中部崛起城市合肥市位于中国中部偏东地区,来自于中国国内东西方向以及南北方向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都经过合肥!
合肥面临着战略机遇期,国家乃至于安徽省给予合肥丰厚的优惠政策,加快吸引国内外企业落户合肥,比如蔚来汽车等等。
优越位置决定了城市发展阶段,不但能够吸引企业投资兴业,更能够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民生工程建设!
2、大湖名城不断凸显合肥,因水故得其名,因水而助其兴。这也是国内外许多大城市能够发展迅速的共有特点。
合肥是全国唯一一个怀拥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会城市,并且水运发达。2011年,巢湖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县级市巢湖市因此成为合肥市的内湖!
治理好、保护好、利用好内湖巢湖,使之成为景致壮美的生态之湖、传承历史文化的人文之湖、走向国际社会的融合之湖,这是合肥成为大湖名城的最重要基础和最大魅力所在。
3、创新高地实至名归创新驱动发展,当然还是需要科教,科学和教育。合肥迈入创新型城市行列绝对是实至名归!
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当然科大毋庸置疑的是创新的基础。其次是合肥的一些创新企业,长鑫、京东方、科大讯飞、蔚来等也都在为创新高地助力。
其次,合肥还有相关的孵化器、创新创业园、产业园等,无疑为创新增添许多缤纷色彩!
总结现在合肥的发展到底如何呢?
总而言之,合肥依托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地域优势,着力打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城市!
现在的合肥正大跨步发展,走出了雾霾,踏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未来的合肥定会成为区域性的大城市!
安徽未来会成为经济强省吗?
最近几年来,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态势总体上还是很不错的,GDP增速较全国多数省份来说还是比较快的。不过要是看人均数据和GDP的质量的话,安徽省的经济发展依旧任重道远,需要继续积累量变,以期待早日实现质变。从2017年的国内各省GDP产值来看,安徽省排在各省市的第十三位,仅仅看这个排名的话,安徽省目前排在国内中等偏上的水平,似乎还是说的过去的。
从经济增速上来看,安徽省2017年的GDP增速为8.5%,列各省市第六名,处于第一梯队中,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各省中排名第二。从增速上来看,安徽经济发展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上升的势头很好。
不过要是看人均产值的话,安徽的排名就非常靠后了,列各省市倒数第八位,而排在安徽后面的,不是山区众多的省份,就是西部的省份。安徽省各地级市的GDP组成中,房地产几乎都占了一个大头,产业质量不高。这反映了安徽省经济水平总体上还是比较差的,后面的道路依旧任重而道远。安徽能否在未来发展成为经济强省呢?应该说事在人为,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应该说,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但是在经济发展形势较优的时代里发展的也确实很不给力,虽然很多安徽人从心理上未必愿意承认这一点,但是这确实是客观事实。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除了极个别城市发展的似乎还可以之外,多数的地级市难说发展的有多好。
长三角的扩军也有两年的时间,不过到目前为止,没有明显的感觉到各个城市如何融入了长三角。除了在各自的百度词条里吹吹牛,给自己脸上贴贴金之外,长三角似乎没有给新加入的这些城市带来任何改变。不过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因为规划多年的皖江城市带,至今似乎也没有任何城市带的感觉,各个城市基本上都还在单打独斗,大量的网民除了在网络上无聊的攀比和地域攻击之外,没有任何联合的意图。
安徽的经济若想有长足的发展,必须要重视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发展。长江流域东段以芜湖和马鞍山城市群为主,西段以安庆和池州城市群为主,中部以合肥和铜陵的合铜工业走廊为核心,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
规划已久的引江济淮工程已经全面开工,随着这一工程的开工建设,不仅仅是淮河流域水质的提高,更多的是让合肥的水运有一个本质的提高,合肥自此也可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沿江城市。合肥成为沿江城市之后,安徽各个沿江城市也没有理由不走向联合。
淮河流域的蚌埠和淮南,本来也都有不错的工业基础,不过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这两个城市发展的肯定也是不够完美的。至于为什么发展的不算完美,安徽人也都很清楚,过去的岁月已经过去了,抱怨太多也没有什么意义,不过希望以后的岁月里,几个核心城市需要加快速度,带动整个淮河流域的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安徽风景优美,人杰地灵,各个地级市的产业基础都还是不错的。只要沿着一个合理的发展路线,充分发挥各个地级市的区位优势,即使未必能发展的像江浙那么发达,也至少比现有的水平要高很多,当然,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希望安徽的未来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相信一定也会越来越好。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表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安徽省吸引人才落户就业创业有哪些举措?
安徽宿州,全面放开城镇落户,对相关人才较高给予10万元购房补贴。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全国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推出吸引人才落户的政策了。
安徽宿州是四线城市,是@淮上楼 的老家,在安徽也只能排到七八名。这两年人口有回流,经济有起色,但对人才的需求也很迫切。
城市竞争越来越激烈,马太效应明显,非头部城市只有别出心裁的路线才有可能突破自身限制。安徽宿州打造的中国云都就是要利用自身优势,开启新的竞争领域。低线城市只要能推出相对同级优厚的政策,再加上产业吸纳力,人口应不至于被虹吸干净。
安徽合肥把政府像企业一样经营,豪赌引进京东方、芯片企业、蔚来汽车等等,能不能持续吸引人才落户在强手如林的长三角核心区还是有难度的。合肥的基础科研优势还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产业化不够,对高端科研人才有一定吸引力,但无法大量吸引一般人才。
合肥靠什么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合肥虽然是后起之秀,似乎和一些老牌城市无法相提并论,但国家中心城市,合肥明显有自己的优势。
1.合肥的区位合适
九大国中城市目前国中获批的有9个城市,合肥距离上海360公里左右,距离武汉300公里左右,西边距离郑州450公里,南边距离广州更是达到1000公里,暂且不论南方,合肥刚好在郑州,武汉,上海这三大国中的近似中心处,更不用说当年伟人考察安徽时说的,合肥不错,为皖之中,从长考虑,似较适宜。
在这个范围内,南京距离上海太近,南京东侧需要辐射的城市都在上海的影响范围内。
而合肥不同,阜阳,蚌埠,淮南,六安,安庆,池州,芜湖,马鞍山,宣城,铜陵,滁州,环绕合肥,距离合肥距离都是在100来公里上下,而且大部分处于欠发达,国内属于中等偏下,急需政策支持的地方,这一片区域人口达到4千万,数百万人在外打工,这一块发展起来,可以承接东中,成为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的桥梁,让东中之间没有断层。
2.合肥快速发展的底气
2021年百强城市合肥2000年GDP全国排名82位,2020年排名20位,20年上升了62位,是全国排名提升最快的城市,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发布合肥排名第19位。大部分人对合肥上限的推测都在12-15位左右。国中目前是9个,如果扩大到12-15个左右,合肥就是有力的竞争者。
3.合肥科技实力的加分
中国芯众所周知,合肥目前是国家四大科学中心之一。中科大对合肥的加成自不必说。人工可控核聚变等大科学装置,科学岛,量子计算机,量子加密,人工智能等等,合肥在前沿及基础科学的研究实力上绝对是全国领先,任何一项突破,就有可能改变我们的未来。
在半导体,新能源,屏幕显示等代表发展的产业上,合肥都有扎实的布局,长鑫存储生产的国产DDR4内存2019年量产,多年深受国外内存厂家刁难的我们有了自己的产品。这样一个里程碑式,全国网友都调侃 自从光威发布了国产内存,金士顿、三星的工厂突然就不着火了,不发大水了。员工也不罢工了,产能也够了,价格突然就降了。
新能源领域,太阳能电池,合肥的阳光电源,通威,早已经是国内有名的厂商。新能源电池上,合肥本土的国轩高科,引入中航锂电,比亚迪,合肥市政府投资并成功引入蔚来汽车,大众也选择江淮,成立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布局新能源企业。至于屏幕显示上,合肥投资京东方的案例 早已经成为国内各城市招商引资上的经典案例。合肥不仅引入京东方,还把京东方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一并打包招来。玻璃基板的彩虹,康宁;显示面板产线设备的欣奕华,通彩,商巨,凯世通;显示面板光学材料领域的乐凯,三利谱,翰博,泰沃达;靶材领域的先导,江丰电子,拓吉泰等,下游的长虹,惠科,京东方视讯等等。
这三项,任何一城引入一个产业都可以大写特写。合肥却成功拿下三项,可以这么说,国内任何一个后发城市在这上面都无法和合肥媲美。
合肥可以说是整个安徽6000多万江淮儿女的希望,合肥强,则安徽有了主心骨;合肥盛,安徽人才有更美好的未来。
连接东西的合肥{蔚来}{车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