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EC6毕节车友群,细数汽车头号玩家是如何造成的?
6月29日,恒大新能源宣布首款量产车型——国能93正式下线。从去年6月试图收购贾跃亭的FF开始进入汽车业,到今年首款车型下线,恒大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与之相比,目前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蔚来、威马和小鹏,都是2014年开始造车,到量产车下线时已经是2018年了。而恒大通过强大的资金实力,迅速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赢得了开局。
但是,不管恒大在汽车领域下多大的棋,真正支撑其汽车梦的还是具体的车型,接下来还要面对汽车行业惨烈的“肉搏战”,由神人许家印带领的恒大汽车能走多远?
一款电动车背后的野心
在收购贾跃亭的FF最终搁浅之后,为了继续圆汽车梦,恒大于今年初又斥资60多亿元收购NEVS国能汽车51%的股权,并获得多数董事席位。
据了解,国能汽车总部位于瑞典,是一家全球性电动车公司。但实际上,NEVS拥有国资背景。当年通用出售没玩儿明白的萨博汽车,北汽买走了核心平台和技术,剩下的资产被NEVS国能打包买走,而国能的资产来源之一是天津国资委的12亿元注资。
按照李斌的“造车200亿起步”的理论,NEVS国能汽车严重缺钱,而恒大的进入就是雪中送炭。其实,早在恒大控股之前,国能93就一直在研发之中,并且已经在去年10月开启预售,去年底已经有500台新车面向政府采购和网约车公司交付。这也说明,恒大能迅速完成从0到1的突破,其实是通过资本运作走了捷径。
按照恒大在新能源汽车上的规划,到2030年之前新能源汽车的产量要达到500万台,为此恒大开始斥巨资建生产基地。除了NEVS国能在天津的基地,恒大还在刚刚结束的6月分别与广州和沈阳两市签约,建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意向投资分别达到1600亿和1200亿。显然,恒大要在新能源汽车上玩把大的,这个架式是要在中国打造类似于大众和丰田这个级别的汽车巨头,而NEVS国能93就是梦想的开始。
恒大的体系竞争力
事实上,国能93就是源自萨博93,属于典型的油改电的“换芯”车。长宽高分别为4684/1778/1514mm,轴距为2677mm。采用由一台永磁同步电机和一台单速变速箱组成的纯电驱动系统,其中电动机最大功率为130kW,峰值扭矩280N•m,搭配由宁德时代提供的三元锂电池,容量为45kWh,工信部综合续航里程为355km。
坦率地说,国能93这款车平淡无奇,并没有像竞争对手那样在外观设计上下重手,几乎和老旧的萨博93一样。与市面的竞争品相比,该车比小鹏G3要大一号,比威马EX5要小一号,但续航里程却比这两款车都要低。
所以,不仅没有体现出爆款的潜质,甚至没什么核心卖点。要知道,萨博在北汽手上的绅宝也没成功,那款曾经以“贴地飞行”著称的瑞典神车,现在已经没什么情怀可卖了。
其实,从恒大切入新能源汽车的一系列操作来看,国能93虽然是恒大的第一款车,却不是由恒大主导开发的,更像是一个顺势而为的探路产品。从去年与贾跃亭分手,恒大又连续出手,开启了“买买买”模式,很快形成了在汽车产业链上的闭环布局。2018年9月,恒大144.9亿元入股广汇集团,获得近41%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1月24日,以10.6亿元入主动力电池企业上海卡耐新能源,拥有了电池;1月29日,以约11.4亿元入股瑞典超跑公司柯尼塞格,两家将组建合资公司;3月15日,斥资5亿元收购泰特机电70%股权,拥有了轮毂电机。
如果说收购NEVS获得了整车生产平台和资质,而上述一系列收购使恒大掌握了关键零部件,卖车渠道,以及高端车的品牌背书,而这一体系建设是一般的创业型造车新势力不可能具备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恒大有钱,别人造车首先要融资,而恒大自己就是资本大鳄。2018年,恒大净利润722.1亿元,同比大增106.4%,总资产达18800亿,净资产3086亿,现金余额2042亿元。这对于融资200亿都是高手的新能源创业公司,绝对是梦幻般的存在。
建房与造车的不同逻辑
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长达28年的高速增长,跨界造车一直是热门话题,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达到巅峰,但成功的却凤毛麟角。提到恒大造车,很容易让人想到另一个杀入汽车行业的房企——宝能。
同样拥有传奇掌门人姚振华的宝能,2017年底通过收购观致开始在汽车行业发力。目前正准备继续增资,准备将股比提升至75.5%,将拥有对观致汽车的完全决策权。
虽然宝能造车的决心依然很大,但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却并没有救活观致。今年1-5月,观致销量仅4312辆,同比降81.8%,其中5月销量最多为3458辆,但同比也下降了50.8%。
众所周知,宝能是一家体系庞大的集团,体系内公车采购量也非常大,而2018年通过集团内部采购支撑观致销量,今年5月份的销量也是依靠内购,真正面向市场卖出的已经很少。
今年,宝能又挖来了前日产-雷诺联盟全球新能源总监矢岛和男做CEO,并且组建了一个日系团队,大力发力新能源,并且在杭州、昆明、广州、西安、昆山、常熟、贵阳等地不断圈地,规划产能已经达到了300万台,已经被舆论批评“有炒地皮的嫌疑”。可以说,观致的燃油车业务前途渺茫,而宝能也开始发力新能源,但目前我们只看到了纯电概念车MILE,进展并不大。
相比较之下,恒大进入汽车行业比宝能晚,但是效率更高。宝能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做得最多的是“圈地”,在造车方面从一开始就深度涉及经营层面。而恒大更多的是在资本层面,做得最多的不是“圈地”而是“圈资源”,迅速完成了汽车产业链主要环节的布局。
造房子的核心是土地,而造车的核心是技术,从两个企业的发力点可以看出,造车的逻辑完全不同,恒大无论是前期准备收购FF,还是后期的一系列布局,都是瞄准了汽车的核心技术,方向对了效率自然就高
当然,在资本运作的角度,恒大前期的运作非常成功,可以说是走在正确的路上。但完成了0到1的突破,接下来就是从1-10的阶段,恒大能从1做到几呢?
恒大在房地产上的成功,主要是把握准了政策方向,其次就是资金效率高。而在造车上,恒大也有类似的优势,一是新能源汽车早就成为国家战略,另一方面恒大有资金优势,可以通过资本运作完成布局,并迅速推出新车。事实上,国内数十家造车新势力,绝大多数产品都还停留在PPT上,恒大现在能推出产品,就已经杀进了第一阵营。
当然,接下来的挑战也刚刚开始。除了新能源补贴下滑、整体市场放缓和国际巨头竞争等客观不利因素,最重要的还是在产品和运营方面。恒大要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站稳脚跟,光靠下线的这款国能93是不够的,以这款车的产品力,仅仅是可以站个位而己。一款车能否卖得好,要比设计、比性能、比渠道、比品牌、比服务、比性价比等等,而相对于蔚来、威马和小鹏等企业,“门外汉”恒大明显储备不足,经验也不足。
目前恒大面临的问题是:
1. 下一步如何推出更惊艳的产品,柯尼赛格的技术能否做到像沃尔沃支持吉利那样支持恒大?
2. 如何发挥渠道的力量,广汇将如何更好的支持恒大?
3. 新生产基地的建设,能否打造出品控足够优秀的一流工厂?
4. 收购的电池和电机公司技术能否达到一流水准?如果满分是10分,恒大造车目前才得1分,还处于幼儿园阶段。根据以往的经验,任何收购都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是如何整合资源,关键看上述“四关”恒大能否成功闯过去。
贵州省新发布了强省会战略?
贵州的“强省会”战略,其实早就应该来了,现在高铁时代交通如此通达便利,如果再不提升贵阳的省会城市首位度,就会像那篇广泛传播的文章里面写的一样:“区域内资源要素的外溢速度只会更快”“将不可避免地沦为资源要素外溢的快捷管道”,看看成渝的融合速度有多快,就知道,其实留给贵阳迅速“强起来”的时间和机会其实很有限,只能说时不我待了。
△2012年,城镇体系规划
对于贵阳和遵义过去的那种“双核”城镇体系,我们暂不予讨论,有的网友甚至提出“双核不变,省会不兴”的观点。
事实上,对于贵州这样资源、人力、财力都相对有限的西部省份而言,大概率只能是在“富省会,穷省”vs“穷省会,穷省”之间选择,没有更多选项。就像当年的成都之于四川一样,如今成都的路径被实践证明是成功了的,现在不少四川人回流到自己的省会,也体现了成都 的“反哺”作用,如果当年成都没有顶着四川各个市州另眼相看的压力做大做强,那么今天的成都和四川,绝对不是现在的样子,成渝经济圈也不会这么容易。
△2017年,黔中城市群空间结构
集中力量建好一座大城市,是很科学的,也是不少发达一线城市曾经走过的路径,朴素的平均主义和公平论调,在城市群时代的日趋激烈的竞争下,显得越来越苍白无力,好钢用在刀刃上,才是对有限资源进行集约、高效利用的最佳路径。就像揉面摊大饼一样,面积越摊得大,那么可能处处都摊薄了,反而没有多大效果。
△贵阳老城区
总体上说,现在来看,贵州能够提出“强省会”战略,说明省内还是有“高人”的,有识之士看出来现在高铁交通越来越方便,成渝经济圈近在咫尺的融合,未来可能产生“大城吸小城,小城吸乡镇”的“虹吸效应”不可小觑,贵州再不把省会贵阳做大做强,吸引遵义、毕节等省内人口大市的人口和省外人口来贵阳,做大城市规模,那么,可能就不得不面临“高铁一通,人去楼空”的尴尬了。
{蔚来}{车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