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ET5达州车友群,优步自动驾驶汽车撞死一行人?
结合上面几位朋友的回答,我也先说我的结论:
我绝对相信自动驾驶是未来,但是:
不管你相不相信,目前的自动驾驶就是问题多多。
重要的事情说一遍就够。
人类和机器共同混杂的路段,更安全还是更危险?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就不多说了,毕竟基于算法的芯片系统,以及配备了敏锐雷达、传感器、摄像头的汽车,对于潜在风险的感知比人要强多了。
另外,人类会疲劳,而机器不会疲劳,也就没有疲劳驾驶一说。
所以我绝对相信,如果路上跑的都是自动驾驶汽车,那将是一个“理论事故率”有可能降为0的社会!世界人均寿命没准能因此提升1年~
但是,理想是理想的,现实是现实。
2016年9月,谷歌无人驾驶车在实况道路测试中,在事故中,被一辆违规行驶的道奇商用货车严重撞击,不得不借助拖车才离开现场。
2017年3月,美国亚利桑那州一辆优步无人驾驶车突然出现侧翻,经检测,事故原因是一辆人类驾驶的汽车在转弯时,没有按规避让正在自动驾驶的优步车。
2017年12月,一辆Cruise自动驾驶汽车,在变道过程中刮蹭了旁边的摩托车,并造成摩托车司机肩部受伤,送医院治疗。
2016年5月特斯拉自动驾驶致人死亡的事件,可以归结为技术缺陷,但毕竟当时的场景比较特殊,算是个案,我就不多说了,但这个事情让社会对自动驾驶技术造成的质疑,至今犹存。
实际上,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之一是“预测”。
也就是说,技术算法可以实现根据路况,把所有汽车、自行车、行人的运动轨迹预测出来。之后根据预测结果,决定自己车的行驶路线与操作。
但面对一个足够神经大条的人类,自动驾驶车很可能成为受害者。
也就是说,自动驾驶技术只能保证自己不作出错误的操作,但无法避免对方车辆的错误操作。
上面说了,要实现理论事故率降到0的社会,除非市面80%以上的车都是自动驾驶。
否则,以人类驾驶为主的路段,混合少量自动驾驶车辆,或许无法提升乘坐者的安全水平,也无法提升道路的安全等级。
对于事故率的科学统计方法有朋友认为,相比每年数以万计的重大交通事故,自动驾驶的事故数量可以低到忽略不计。
但如果说事故的话,那么我们应该按照“大数法则”去统计,而不是仅仅看数量。
比如,有10亿人开普通机动车,一年出现100万起事故,事故率是0.01%;
而有1万人开自动驾驶车,一年只出现10起事故,事故率却是0.1%;
看起来更安全的自动驾驶车,事故率却是机动车的10倍。
当然,具体真实的数字有待考证,我只是希望大家理性的看待、审视自动驾驶技术,不要动不动说未来如何如何乐观。
利益裙体的阻碍再说个隐晦的,机动车的“人类驾驶”有着巨大的利益相关裙体,厂商、道路改造、保险、法律、驾校......这些都面临被改在甚至消亡,当然,自动驾驶也会带来衍生的其他全新产业链。说的大些,这是一个财富交替与再分配的过程,牵扯太多的东西,绝非一蹴而就。
任何一项新技术都不应被盲目的广泛应用2009年,Googl成立Google X实验室,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时代开启。
2013年,宝马、奔驰陆续布局自动驾驶领域,当时对外宣称,在10年内开发自动驾驶汽车;
2015年,美国加州开始完善全球首个自动驾驶相关道路法;
2016年,随着自动驾驶车实现量产,自动驾驶真正意义上的元年才宣告到来;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人类生活因科技的存在而变得日新月异;
尤其近几年,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无人驾驶.....这些新技术从提出概念到落地应用的时间,一个比一个短;
我们似乎理所当然的认为:一项新技术从概念提出、技术成熟再到广泛应用的时间,理应越来越快。
但真的是这样吗?
我绝不盲目否认任何一项新技术,但也绝不会对新技术盲目乐观,更不会在技术本身、应用场景、利益裙体等方面尚未解决时,支持其过快的应用到人类生活当中。
人类可以为每一项新技术的问世推波助澜,但也要为每一项技术应用的后果而“买单”。
用一句大俗话结尾:人命关天,真出了事,谁来负责?
{蔚来}{车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