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友群大全

蔚来EC6遵义车友群_贵州省新发布了强省会战略

{车友群}{蔚来}

蔚来EC6遵义车友群,贵州省新发布了强省会战略?

贵州的“强省会”战略,其实早就应该来了,现在高铁时代交通如此通达便利,如果再不提升贵阳的省会城市首位度,就会像那篇广泛传播的文章里面写的一样:“区域内资源要素的外溢速度只会更快”“将不可避免地沦为资源要素外溢的快捷管道”,看看成渝的融合速度有多快,就知道,其实留给贵阳迅速“强起来”的时间和机会其实很有限,只能说时不我待了。

蔚来EC6遵义车友群_贵州省新发布了强省会战略-图1

△2012年,城镇体系规划

对于贵阳和遵义过去的那种“双核”城镇体系,我们暂不予讨论,有的网友甚至提出“双核不变,省会不兴”的观点。

事实上,对于贵州这样资源、人力、财力都相对有限的西部省份而言,大概率只能是在“富省会,穷省”vs“穷省会,穷省”之间选择,没有更多选项。就像当年的成都之于四川一样,如今成都的路径被实践证明是成功了的,现在不少四川人回流到自己的省会,也体现了成都 的“反哺”作用,如果当年成都没有顶着四川各个市州另眼相看的压力做大做强,那么今天的成都和四川,绝对不是现在的样子,成渝经济圈也不会这么容易。

△2017年,黔中城市群空间结构

集中力量建好一座大城市,是很科学的,也是不少发达一线城市曾经走过的路径,朴素的平均主义和公平论调,在城市群时代的日趋激烈的竞争下,显得越来越苍白无力,好钢用在刀刃上,才是对有限资源进行集约、高效利用的最佳路径。就像揉面摊大饼一样,面积越摊得大,那么可能处处都摊薄了,反而没有多大效果。

△贵阳老城区

总体上说,现在来看,贵州能够提出“强省会”战略,说明省内还是有“高人”的,有识之士看出来现在高铁交通越来越方便,成渝经济圈近在咫尺的融合,未来可能产生“大城吸小城,小城吸乡镇”的“虹吸效应”不可小觑,贵州再不把省会贵阳做大做强,吸引遵义、毕节等省内人口大市的人口和省外人口来贵阳,做大城市规模,那么,可能就不得不面临“高铁一通,人去楼空”的尴尬了。

推广换电站是不是更适合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新能源汽车换电不可行,解决续航的问题不单纯依靠车企

新能源汽车换电无法普及的原因有三点,概述如下。

电芯类型

电池组容量与换电站成本

换电的损伤与用户成本

这三个因素决定了汽车换电是绝对不可行的,即使存在也只能在小范围的单一品牌内实行,下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电芯类型

乘/商用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电芯类型包括镍钴锰,镍钴锰酸锂、钛酸锂、镍钴铝、磷酸铁锂甚至镍氢;在这些不同类型的电芯中最差的是镍钴铝和镍氢,前者是能量密度过高导致晶体结构不稳定,热失控导致车辆自燃的概率是非常高的;镍氢有记忆效应且稳定性也不理想,这两种进口车与车辆高一席的合资车使用的电池应该进入换电站吗?其次钛酸锂电池的成本极其高,量产车使用这类电池的续航里程总会很低,那么使用这种电池的车辆是不是非常期望去换电呢?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芯有各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电芯在能量密度、一致性与热失控极限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换电站普及则必然带来问题,用户在换电过程中如果更换到镍钴铝导致车辆出现问题,这一问题应该由哪一方担责呢?届时必然出现车险换电站与用户的三方冲突,而这种情况又是几乎无法避免的。

其次电池组的PACK工艺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车企的电池包封装水平很高可以保证稳定,而有一些车企的电池包则会存在设计不合理甚至线束布局有问题,这种情况也是无法避免的。设计存在缺陷的电池包也会引起车辆行驶中出现故障,亦或者是车辆在充放电过程中出现自燃的问题,电芯与电池组(包)的技术与工艺差异决定了换电方式不会普及。

2:电池组容量

量产车的NEDC续航里程最低250km,较高已经超过了600km;其中有300/350/400/420/450/480km等等标准,这些标准是绝对不可能统一的。因为电芯的制造成本非常之高,即使是性价比较高的磷酸铁锂电池也在1kwh/1k以上,镍钴锰酸锂与镍钴锰已接近1kwh/1.5k的标准。一组40kwh的镍类三元锂电池包的成本即6万元左右,量产车价格自计入其他成本后自然会更高;为了保证每一个消费层级都有合理的新能源汽车可选,所以容量则会有40/50/60/70/80~100kwh不等的标准。

假设所有的车企都使用同样类型的电芯与同样方案的电池组,这点可以解决换电站需要准备多种类型电芯的问题,但是谁又能解决了电芯本身的高成本问题呢?一旦电动汽车大梁铺开,一个换电站储备一个标准的电池包最起码要准备10包以上吧;容量等级按照5个划分,仅仅电池包的硬投入就要接近千万,加上其他硬件设备与场地费用则需要几个千万。而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成本极低,使用家用桩在夜间充电不过0.3元1度;试想换电站如使用成本过高则必然不会有人选择,换电租赁成本过低则不会有资本去投入换电领域,这个问题同样无法解决。

3:换电池对车辆的损伤必然存在

动力电池包有IP67级的密封标准,频繁的拆装是否会造成密封等级下降;电池包多固定在底盘位置,频繁的拆卸是否会影响线束插头与固定螺栓的稳定性与刚性,在智能温控系统成为电池包标配之后,电池包的冷却升温循环系统使用的冷却液是否类型一致。这些问题必然会带来车主的忧虑,出于爱惜汽车的考量换电站的潜在用户基数会很小。

综上所述,换电站普及的可能性几乎是零,未来实现汽车续航里程与无限续航的方式只有两种。第一种是短期内依靠行业竞争与电池类型的转变提升续航,在补贴结束后相信低成本的磷酸铁锂电池会成为主流,外企知名品牌陆续转型会展开与自主品牌的竞争,这两点会被动的提升续航。未来实现无限续航则需要道路的配套升级,小微型载客汽车可利用低功率无线充电,中重型客货运车辆可使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架空接触网充电系统,没有更理想的方式了。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原创发布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蔚来}{车友群}

本站文章内容来源与网友投稿,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联系本站客服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idianev.com/qun/5566.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