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理想ONE车友群,以底撞月啥意思?
以底撞月是指在股票交易中,股价连续下跌至历史低点,即底部,然后出现大幅上涨,以实现高额利润的操作策略。
这种操作策略是基于技术分析的一种手法。
当股价连续下跌至历史低点时,投资者普遍认为股价已经反应了市场的恐慌和悲观情绪,存在较大的上涨空间。
因此,投资者会选择在底部建仓,以期待未来股价的上涨。
以底撞月的策略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为股价的走势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底部建仓并不意味着股价一定会上涨,有可能进一步下跌。
所以,投资者在使用这种策略时需要谨慎,并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和基本面分析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对于投资者来说,掌握良好的风险控制和资金管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怎么理解穷不走亲?
听我母亲讲过这样一个事情:她年轻时回娘家,我舅正在吃1碗方便面,说我妈没资格吃。
“穷不走亲,富不还乡”,特别是后半句,是古人用来“保命”的智慧。
一、穷不走亲,莫让人轻视那个时候,应该是九十年代初期,在我们那里,方便面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算得上是一种时髦的产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奢侈的产品。
用老人的话讲,现在天天下饭店,都没有当时能天天吃方便面来得有滋味。
可见,当时,方便面的地位。
在我懂事开始,早些年,我们那里过年走亲访友,新年礼物一般都是一到两份,主要是鸡蛋糕,那种小袋子装的。如果谁家能带上一箱子方便面,必然是了不起的。
更别说,我妈讲的那个事情,比我懂事还要早上五六年。
应该是五月端午节,她带着我们自己家炸的油条、糖糕和菜角回我外婆家。
那个时候,通往外婆家的路还全部是山路,等她到了的时候,已经是中午,过了吃饭的时间。
我舅也刚从外面回家,饿得不行,就自顾去拿了两包方便面泡了起来,我妈全程在一边看着,她走了很远的路,她也还没吃饭。
我舅一边吃着方便面,一边吃着我妈带去的油条,一边说着,我妈不能吃方便面,因为味道太好了,我家又穷,如果吃了,以后再想吃,又吃不到,会很气。
我妈什么都没说,只能在心里哀叹。
她经常和我说,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穷不走亲”是什么意思,也明白了,先人留下的智慧,有时看似冷酷无情,但却道破了人性。
这样的事情,并不只是发生在我们身上。
在很遥远的古代,那些青史留名的人物,也免不了被如此对待。
战国时代,有这样两个风云人物,他们被称为纵横家,有人这样形容他们:“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然而,就是这样的人,也逃不了“穷不走亲”的道理。
张仪和公孙衍齐名,甚至在后世比公孙衍还要出名,张仪是秦惠文王时期的宠臣,也是秦国的丞相,凭借一根舌头,游走六国,搅动天下风云,然而,张仪在发迹之前,也遭遇过很多不公的对待。
只因为他穷。
张仪刚刚学成出山,遍游天下,想要找到自己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地方,有一次,他来到了楚国,在楚国丞相的酒席之间,楚国丞相发现自己丢失了一块玉佩。
丞相养了很多门客,他们都认为是张仪偷的那一块玉。
给出的理由十分荒唐可笑:张仪贫穷。
张仪自然是没有做这件事情的,可是丞相不信,他的门客也不信,一口咬定就是张仪做的。最后,张仪被打了一顿,丢出了丞相府。
谁能想到,后来叱咤风云,让六国惊惧的秦国丞相张仪,曾经也被人如此对待过。
以前,只要提到张仪,必然会提起另外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就是苏秦(其实,张仪和公孙衍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虽然说,现在考古证明,张仪和苏秦没有交手过,苏秦比张仪晚了多年。
但是,不可否认,苏秦绝对是纵横家的代表之一。
苏秦还留下一个“前倨后恭”的著名典故,他以前师从鬼谷子,游说六国,而一无所得,等回到家中之时,家中的亲朋好友都来讥笑他。
苏秦发奋读书,悬梁刺股后半部分的“刺股”便是说得他,终于,苏秦得志,身佩六国相印,路过洛阳时,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他的嫂子见到他,立刻就下跪,匍匐在地上,表示自己的尊敬。
苏秦问道:为何以前你们看不起我,现在却无比恭敬呢?
他的嫂子回道:因为您现在的地位尊崇,钱财多啊。
“现实的磨炼,社会的毒打”从来不是现在才有的,自古有之,苏秦和张仪就是遭遇了社会的毒打。
二、富不还乡穷与富是一种对比,有人肯定会说,现在富了,可以回乡了,古人说“衣锦还乡”就是这个道理,让过去看不起自己的人,学会仰望自己,那么为何“穷不走亲”,后面会有“富不还乡”这四个字呢?
原因很简单,古人讲的是“衣锦还乡”,要知道,在古代,即便是富人也不能穿“锦衣”的,所谓“衣锦还乡”指的是地位,并非是财富。
综艺节目和小视频上,经常可以看到大衣哥朱之文的视频。
大衣哥朱之文爆红之后,可以接到许多商演,名和利都有了,但是,他并没有从他的老家搬走,并且,还给家乡修了路。
然而,街坊四邻,却没有几个人说他的好,经常有人找他借钱,但最后不还的。
大衣哥朱之文就比较苦恼这件事情,有人甚至还找他要钱,想要买小汽车的,也有人在质问他,说他修路没有用,为何不直接给每个人发一些钱。
他的爆火和爆红,虽然富有了,却也让他多了许多的烦恼,与街坊四邻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相处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在慢慢消失了。
帮与不帮,都是为难的事情,帮多了,不好,帮少了,也不好,其中的度是很难衡量的。
“富不还乡”并不是只讲述苦恼别人的求助,麻烦不断。
其实,这一句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很可能会保不住自己的财富。
在晋朝的时候,有一个叫石崇,十分富有,还有一群美丽的妻妾,然而,有一天,他忽然间失势了,成为一个富有的平民。
一个叫孙秀的人,盯上石崇的美妾很长时间了,趁着这个机会,便去索要石崇的美妾,被石崇严厉拒绝。
然而,他只富有,却失去了地位,已经是保不住自己的财富和美妾了,被孙秀怂恿当时执掌朝廷大权的赵王司马伦给杀了。
这就是“富不还乡”的道理啊。
即便是自己再富有,一旦回到了自己那个不熟悉的地方,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他的富有,很可能会被人敌视,被人眼红,从而去谋夺他的财富。
这样的例子,自古以来,就没有断绝过。
因此,古人只是讲“衣锦还乡”,从来不劝导人“富有时还乡”,而是讲“富不还乡”,就是在阐述这样一个道理,也是古人对人生经验的总结,是对人性的剖析啊。
人性和社会是现实的,人情世故、人情往来,都是要好好把握一个分寸的。
人穷时,就如树枝上挂着的残叶,没有人会在乎这一片残叶何时落下,也没人会关心,这一棵大树可能需要浇水,可能需要养料了。
相反的境遇时,人又像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时,在四周总会有很多人,有的人可以在这里乘凉,有的人可以在这里休息,有的人可以在这里玩耍。
有的人,还总是担心这棵大树长势好不好,会主动过来浇水,主动帮助这一棵大树捉虫子,等等。
这就是人性。
人落魄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在富有时,总是会有人贴上来,寻求一些帮助,若是帮了,未必有感恩之心,帮得少了,还觉得小气,若是不帮,会被人说成冰冷无情,没有人情味儿,其中的分寸,想要好好把握,是十分困难的。
财富多了,有人会眼红,如果自己没有能力保护,便会给别人谋夺的机会。
这就是“富不还乡”的道理啊。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一句话,人穷不能志短。
《易经》里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思是,宇宙万物都在不停运转,人也该效法天地,要自强,要不断前进。
人可穷,不可无志。
刘强东当年上学时,全村人凑得学费和生活费,才将他送到大学,他一步一步走来,才会有今日的辉煌。
在我的身边,也有很多以前比较穷的人,都通过自己的奋斗,一步步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自律、勤奋、有目标!
如果是富有时,也要谦虚低调,更不要轻视那些处在困境之中的人,想想自己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而且,帮助别人,也要分清对错是非,只能救急,不能救穷,否则会助长懒惰思维,并且帮得多了,还会被怨恨和嫌弃。
最后,我想说人穷时,人落魄时,可默默努力和前行,一朝惊艳左右,但不可自卑和自甘堕落,意志消沉。
人在富有时,不能张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低调谦虚,才能将财富传承下去。否则,就会“富不过三代”。
销售人长期出差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虽然我不是销售,但我也是长期出差,至于体验么,现在想稳定,不愿意在漂泊了。
我是一家国企单位的售后服务人员,职责就是对我们公司的产品进行售后服务维保工作,算起来我工作了12年,出差了12年。
刚出差时候比较兴奋,毕竟长了那么大,也没出过省,出差不但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也能挣一笔出差补贴,相当于公费旅游了(我当时就这么想的),这12年,在工作之余,我去过秦陵兵马俑,去过都江堰拜水,如果天安门看升旗……全国各地景色我都浏览了很多,打法拓宽了我的眼界,也让我对祖国的发展感到自豪。
不过出差的苦我也经历了很多,有多少个日夜我不眠不休,一直在处理故障的现场,吃饭不按时,睡觉不按时,有时候自己一个人在外面,无助也是常有的,有时候忙完了,躺在床上,对在公司早八晚五也特别向往。
后来我结婚了,媳妇儿为了照顾我的工作,跟我一起出差,我到哪,她就在哪找工作,后来我们有了自己的宝贝,媳妇儿就带着孩子回到了老家城市,我也和媳妇儿两地生活,每天视频看着儿子,真的想多抱抱他,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儿子的照片了。
年龄越大,加上夫妻两地,抱不到儿子,家里有事也帮不上忙,现在不愿意在出差了,我打算在干几年,有调动的机会,就回公司上班,毕竟,钱是挣不完的,家才是幸福的港湾。
分享一张你认为最美的家乡照片?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高潮村,位于秭归县沙镇溪镇西北部,距离巴东县城车程20分钟,村子里有300多户村民主要靠种植空心李发家致富。目前全村已发展李子树近2000亩,2017年李子收入突破200万元。空心李果肉厚实,酥脆酸甜,7、8月正是成熟采摘季节。中心产区每天都有十来拨客人前来采摘,周末有时达到好几百人。近几年乡村游兴起,村党支部抓住商机,流转闲置土地、统一管理、专家支招、生态种植,“脆绿空心李”如今已成为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高潮村的李子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电商的发展,原来土特产要背到巴东县城才能出售,现在家门口就可以卖出。李子成熟季每天都要发出几百上千件,现摘现发,从田间一路鲜到舌尖。
同时带动的还有旅游产业的发展。2017年,村党支部积极争取各类资金、项目,改善旅游产业硬件设施条件,硬化旅游公路1.3公里,新建旅游田间道2000米,发展农家乐19家,提供餐位200余个,让游客充分享受到优质舒适的休闲旅游环境。
“高潮有李”的声名早已飞出大山,享誉省内外。“下一步高潮村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丰富种植品种,打造一个生态环保的综合田园体,在花样脱贫道路上越走越远。”
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黑吃黑事件?
历史上有名的黑吃黑事件不少,但大多牵涉的面不广,持续时间不长,局限在某些个体之间。如果要论黑吃黑持续事件最久、涉及金额最多的,必定是洗钱无疑。犯罪分子通过地下钱庄、私人银行等非法金融机构,把违法所得的赃款通过洗钱变成合法收入,这些非法金融机构自然要从中渔利,大多情况下是以抽成的形式获利,但这里面黑吃黑的也不少,有的可把犯罪分子、腐败官员们给坑狠了。
这其中一个世界著名的案例,就是国际商业信贷银行(BCCI)破产案,这起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惊天大案震惊了全世界,号称当时世界金融史上最大的诈骗案,涉及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之巨,那个年代的数百亿美元是多么庞大的一笔财富,即便放到现在也是让很多人无法想象的巨款。
那么BCCI究竟是一家什么机构?破产案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又号称史上最大的金融诈骗案呢?
BCCI那么BCCI究竟是一家什么机构?破产案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又号称史上最大的金融诈骗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这起历史有名的黑吃黑事件。
BCCI的身世:为洗钱而生1972年,巴基斯坦人阿迦·哈桑·阿贝迪在卢森堡注册了BCCI,卢森堡虽然经济规模小,但具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是离岸金融中心。卢森堡在欧洲的金融地位,大致与香港在亚洲的金融地位相当。
卢森堡在那个年代,离岸金融中心堪称犯罪分子洗钱的天堂,因为离岸金融机构可以免受一系列监管,而且银行可以不披露客户信息,为客户资产保密。在如此宽松的环境下,大量空壳公司、信箱公司纷纷设立,成为贩毒走私等犯罪分子隐匿资产的工具,犯罪分子再利用离岸金融机构进行洗钱,把赃款洗白。
阿贝迪在卢森堡注册BCCI就是为了从事洗钱服务,在刚完成注册之后,他便开始布局自己的洗钱版图,接下来的几年内,BCCI在全球疯狂开设分行,因为分行在法律上与母体一体化,有助于资产转移和躲避监管。阿贝迪将分行开到了英国、巴拿马、中东、加拿大、美国等很多国家,到1991年时,BCCI在15个国家设有47家分行,同时还在约30个国家开办了225家金融机构。
离岸金融业务在1990年年底,BCCI名义上拥有42.4亿美元股本,240亿美元总资产,在世界大银行中排名第439位。
BCCI的破灭:非法挪用资金,犯罪分子和普通储户都血本无归BCCI在1972年注册时,注册资本不过1000万美元,短短20年不到,总资产就翻了2400倍。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银行,凭什么能够发展这么快,完全就是靠洗钱。洗钱就得有客户,BCCI的快速发迹,就得得益于攀上了大客户,包括政府部门、恐怖组织等在内,BCCI很快就累积起了庞大的顾客群。而正是凭借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网,BCCI迅速崛起,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BCCI非法洗钱的罪行终究还是引起了一些国家的警觉。
英格兰银行1990年3月,英国情报机关向英格兰银行董事会指控BCCI曾为恐怖主义提供资金以及非法转移毒资。1990年11个月,英格兰银行董事会再次收到一份报告,该报告来源于阿贝迪的得力助手、BCCI经理斯沃勒•纳克维的私人档案,详尽提供了该银行进行巨额诈骗的证据。但是英格兰银行早与BCCI沆瀣一气,不仅未对BCCI采取有力的调查手段,甚至还与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串谋,试图重组BCCI以掩盖该银行的犯罪事实。
就在英格兰银行试图捂住盖子的时候,1991年1月,美联储成立专案组就BCCI控制第一美国银行事件进行调查。在多方的压力之下,1991年3月4日,英格兰银行董事会被迫对BCCI进行审计,并在3个月后正式承认BCCI存在大规模欺诈行为,英格兰银行董事会随即下令关闭BCCI。
美国司法部不久之后,也就是1991年11月,美国司法部也对BCCI提起诉讼,控告其非法欺诈、洗钱以及暗中操控美国本土银行,BCCI被判处支付超过5.5亿美元的罚金,并宣布脱离与美国一些银行的关系。至此,BCCI已经宣告灭亡。1994年,阿贝迪被阿联酋的一家法院判处8年有期徒刑,1年后,73岁的阿贝迪去世,为他罪恶的一生划上了句号。
在BCCI将近20年的犯罪活动中,共有约8万名储户蒙受损失,损失金额合计100多亿美元,其中包括一些犯罪团伙血本无归,更可怜的则是一些普通储户,他们葬送了一辈子的积蓄,最后也没能挽回损失。
BCCI的贪婪:经典的庞氏骗局BCCI虽然打着银行的旗号,但从来没有像银行一样严格要求自我管理,实际上从成立之初,阿贝迪就没有打算当作正常的银行来经营,即便是洗钱也不是他的最终目的,无论是犯罪分子还是普通储户,BCCI根本就没打算把他们当做客户对待,而是想要图谋他们的本金。
庞氏骗局BCCI根本不考虑收益率,并且许诺给投资者高额的回报率,为了维持账面,只有不断吸收资金进入,才能保持正常运营,这就是典型的庞氏骗局。
BCCI靠着纸面上的高额回报、非法洗钱服务等,吸引大量的犯罪分子、腐败官员把继续存在那里。结果私底下,这些钱都被挪用或者私吞了。
银行破产在BCCI破产案发后,监管部门发现,BCCI有将近一半的银行资产都被银行内部高管,以各种方式进行了秘密窃取,最后都不知所踪。这也直接导致BCCI的资金流出现明显亏空,阿贝迪甚至从员工退休养老基金中窃取1.5亿美元来弥补资金平衡表的亏空,但最终也没能挽救BCCI的命运。
“你要我利息,我要你本金。”BCCI这种“吃人不吐骨头”的行为,是极其少见的黑吃黑事件,算是典型中的典型了。
{理想}{车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