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理想ONE车友群,刘备称汉中王之后?
(一)三十五年 进位汉中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曹操落寞的率领着数十万大军陆续退出了汉中郡,这个三年前他刚刚占领的土地,到现在却是成为了刘备的嫁衣。
双方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开始,至现在打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刘备一方动员十万上下的总兵力,文臣猛将全部动员起来,例如刘备亲自担任主将,扬武将军领蜀郡太守法正以谋主随军画策,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诸葛亮留守成都,足食足兵。
征虏将军、巴西太守张飞,平西将军、督临沮马超,翊军将军赵云,讨虏将军黄忠,牙门将军魏延,副军中郎将刘封等尽皆随军而战。
而曹操方面,前后动员大军至少二十万人,以曹操为主将,包括曹氏夏侯氏一脉的豪华阵容,是为夏侯渊、曹洪、曹休、曹真、曹彰,以及名满天下的上将徐晃、张郃等人,可谓是阵容相当的豪华,这也是三国战争史上少有的豪华阵容。
最终,时年六十岁的刘备,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三十五年之后,终于正面大兵团作战击败了自己的宿敌曹操,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巅峰。
同年六月至八月,刘备义子副军中郎将刘封与宜都太守孟达又攻取了汉中郡东部的东三郡,刘备集团的势力再一次臻至极盛的状态,此时,在文武群臣的劝谏之下,刘备再也安奈不住心中的激动与喜悦,同年七月,织席贩履为生的刘皇叔,在花甲之年,正式进位汉中王!
(二)大封群臣 位次排序这件事在《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中也是有着浓墨的一笔加以记载,其中对于当时天下的形势以及仿照前朝的先例、上表刘备为汉中王的决心等有着这样的记述,是为:
“自操破於汉中,海内英雄望风蚁附,而爵号不显,九锡未加,非所以镇卫社稷,光昭万世也。奉辞在外,礼命断绝。昔河西太守梁统等值汉中兴,限於山河,位同权均,不能相率,咸推窦融以为元帅,卒立效绩,摧破隗嚣。今社稷之难,急於陇、蜀。操外吞天下,内残群寮,朝廷有萧墙之危,而御侮未建,可为寒心。
臣等辄依旧典,封备汉中王,拜大司马,董齐六军,纠合同盟,扫灭凶逆。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所署置依汉初诸侯王故典。夫权宜之制,苟利社稷,专之可也。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
就这样,汉中王名位、实际全部得到了确立,而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同时,对于手下的从兴大臣们,自然也要加一分封封赏,其中地位、权力等综合排名,蜀汉集团文武的重臣是为如下人员:
原扬武将军、蜀郡太守法正升任汉中王尚书令,领护军。
原董督荆州事、荡寇将军关羽升任前将军,且假节钺,典领荆州五郡如故。
原征虏将军、巴西太守张飞升任右将军、假节,典领巴西郡如故。
原平西将军、督临沮马超升任左将军,假节。
原征西将军、黄忠升任后将军。
原牙门将军魏延升任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都督汉中之地。
可以明确发现,在这份晋升表文中,并没有看到蜀汉原来的几位重臣,例如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诸葛亮,又如翊军将军赵云等,那么,在这时,蜀汉集团的二把手是谁呢?
可以说,单纯从官职来看,蜀汉集团此刻的二把手,不是诸葛亮,而是法正。为什么这么说呢,各位且听小司徒一一道来。
(三)内外制约 已具雏形在汉中之战之前,或者说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前,如果说在官职、地位实际权力上,蜀汉的二把手是谁,那一定是诸葛亮,绝不是法正。
在当时,刘备身上的大汉正式官职一直是左将军,所以凌驾于荆州、益州州级行政机构之上的总领权力机构,是为刘备的左将军幕府,也就是刘备集团的所有权利,政权与军权是集中到左将军幕府里的。
当时,左将军幕府里的高级官职是为左将军府文官之首长史许靖,左将军府武官之首司马庞羲,可是许靖与庞羲二人更多的是供奉招徕之意,象征着尊崇的地位以及刘备招贤纳士的心怀等,所以,掌握实权的实际上是两个人。
一个便是以军师将军职衔署左将军府事的诸葛亮,所谓的署左将军府事的署是古汉语中官职任命的常见词汇,意为代理、暂代,言外之意就是实际掌管职权的意思,所以,诸葛亮的署左将军府事实际上就是全权掌管刘备左将军幕府的一切大小事宜,称之为刘备集团的大管家丝毫不为过。
这样的职务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刘备入驻成都后,诸葛亮便一直担任,到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已经整整过去了五年之久了。
在诸葛亮之外,其实掌管左将军幕府大权的还有一位东州派成员,是为在益州派以及东州派的阵营中有着相当崇高影响力的董和,当时其职权为掌军中郎将、署左将军府事。
也就是说,当时的董和也具备参赞刘备集团高级事务的职权,但是一方面掌军中郎将职权低于军师将军,另一方面也由于诸葛亮与董和关系融洽,所以,第一顺位的掌权人员,还是诸葛亮。
这也是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冬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以来,一直的掌权延续,诸葛亮也的确是从军师中郎将升任为军师将军。
而这个职位,更是刘备为了诸葛亮执掌大权而首次开设的职位,不管是军师中郎将还是军师将军,都是有权掌管、参赞刘备集团一切政务与军务的职权,这个职位权重到什么程度?
当时在刘备集团,刘备最为亲待的、地位最为隆高的便是安汉将军糜竺,诸葛亮的军师将军仅次于糜竺的安汉将军,当然,这仅仅只是地位,而不是实权,所以,不难发现,当时的诸葛亮的确是大权在握。
与诸葛亮相比,彼时的法正不过为杂号将军中的象征着刘备夺取益州、炫耀武力的扬武将军,法正真正重权的位置是蜀郡太守,为什么如此说呢?
因为刘备集团的主要大本营在当时是益州,刘备的治所便是成都,而蜀军的治所,也是成都,换句话说,刘备的主要集团班底是益州省委,而蜀军就是益州省会所在的省会市,而法正便是省会市的市委书记一把手。
所以,不难发现,法正此时已然是益州省委常委班子的成员,职权很重,可是话虽如此,他的职权、地位在当时,还是不如诸葛亮的。
可是,当刘备进位汉中王后,情况变了,因为此时的法正已然成为汉中王的尚书令,所谓尚书令,是为汉中王政府的第一行政首脑,对汉中王负责,掌管所有王府的行政军务。
也就是说,此时刘备的主要办事行政机构从左将军幕府升级成为了汉中王王府,法正成为了刘备的新一任的正是体制上的大管家。
此外,法正的护军一职,虽然不是全权参与、掌握军权,可是却是有权辖制、监督众将众军的职位,就连关羽的前将军在名义上,也是受到法正的辖制的。
因为不管是荆州前将军幕府还是荆州军务,都受到汉中王王府行政首脑以及护军的辖制,所以,此时在职权上来说,法正确实超越了诸葛亮。
相比之下,诸葛亮的位置,就比较尴尬了,因为他还是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可是此时,刘备已经成为了汉中王,左将军幕府已然自动取消,那么,诸葛亮的这个署左将军府事自然也就随之取消了,是一个尴尬的职位。
至于诸葛亮赵云为什么没有受到封赏,本文暂且不讨论,那么,是否说明,此刻的诸葛亮大权旁落了呢?倒也不是,因为诸葛亮的军师将军仍然是刘备集团参赞高级军务政务的第一顺位人选。
法正为尚书令,掌管汉中王政府的一切行政,而诸葛亮却又以军师将军监管整个刘备集团的一切行政,法正以护军的身份监督众将众军,而诸葛亮却仍旧以军师将军掌管众将众军。
因此,不难看出,刘备成为汉中王后,的确对诸葛亮的权力有所制约,因为此时的汉中王府相当于内朝,而整个刘备集团相当于外朝,刘备此时将法正提拔成为内朝办事的第一人,而诸葛亮却为外朝办事的第一人,所以,这样的制约,实际上延续了两汉从汉武帝以来的内外朝制约的习惯或者说制度。
即丞相与尚书令的互相制约,两汉时期,外朝丞相权重则以内朝尚书令监理行政权,若内朝尚书令权重,则以丞相或大将军加录尚书事职衔制约尚书令。
因此,此时的刘备尚未称帝,诸葛亮自然无法受封为丞相,可是军师将军已然成为了丞相的前身,因为就在两年后刘备称帝之时,诸葛亮就是从军师将军一跃而成为外朝丞相总领朝政,而当时尚书令则是法正的继任者,刘巴,故而,从这一刻开始,刘备集团的两大权臣制约制度已经初具形态了。
故而,在刘备成为汉中王之后,看上去集团的二把手是官位领先的法正,亲待程度也自然以法正为主,但是实际上,哪怕诸葛亮此时受到冷落,官职上不如法正正式,可是实权依旧存在,足以制约发生。
所以,当时蜀汉集团的二把手势头上是法正,实际上是诸葛亮与法正相互制约的一种存在。
四川有哪些原汁原味的古镇?
繁华外,市井处,古镇里,最是人间!古镇不必江南,这11个藏在四川的绝美古镇,下次去四川的时候可千万别在错过了………
一,柳江古镇,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城西南,建于南宋十年,距今800多年历史。这里有川西风情吊脚楼、中西合璧曾家园、访古寻悠水码头、亲水临河古栈道、百年民居汇老街,还有圣母山碑林、世界第一大睡观音、108棵千年古树等特色景观。夜晚小雨淅沥,坐在望江客栈,在朦胧的灯火中,听雨望江,仿佛找到了“烟雨柳江”的画意…..
二,黄龙溪古镇,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去到黄龙溪古镇游玩陈家水碾一定不能错过,水碾起于清朝嘉庆年间。是上起成都,下至乐山最有名的水碾,碾桥之畔有八辆筒车,灌田800余亩。当行人走近水碾岛时,听到滋滋呀呀的古碾声,会让人顿时忘记城市的喧嚣。此外,黄龙溪的种茶历史悠久,黄龙溪历史上是茶叶之乡和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所以黄龙溪茶文化底蕴深厚。同时,游客还可以进入龙溪茶庄品茶,感受专属于黄龙溪的茶文化!
三,安仁古镇,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41公里,这里有27座清末明初的公馆群落,坐上赤红有轨的电车穿行其中,顿时感觉驶入了百年前的慢生活。在安然的一天,一定要去时光照相馆拍摄免费的旗袍大片,或者跟着旗袍花车巡游看表演,感受古镇的热闹氛围。也一定记得要往小巷子里走,那里边藏着免费的展览,还有沉浸式的京剧。也可以在古朴的安仁书院静静地坐一整个下午,或者去国家非遗油纸伞店。体会制作一把油纸伞的所有流程,又或者去成都文旅体验中心感受陶艺和扎染的魅力,不得不说,这里作为首批乡村振兴样板村镇,美得有点不像我印象中的古镇了。
四,上里古镇,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北部,是历史上丝绸之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小镇依山傍水而建,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与溪水、古桥相映成趣,居高俯瞰,宛如观赏一幅古老的画卷,除了文化古韵,上里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有十余座造型不同、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古桥,再现了古镇历史和匠师的技艺,古有诗云“二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正是对上里古城最生动形象的描绘!
五,阆中古城,这里素来就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之称。古城历史悠久,建筑风格是唐宋的格局清明的风貌,山水相依,天地融合,唐代诗人杜甫曾感叹道“赣州城南天下西”,赞叹这里的美景、美食与人文地理。这里也是中国春节的发源地,在飞机上俯瞰阆中古城,是一个优美的太极图形,所以阆中拥有中国第一风水古城的美称,中国历史文化悠久,传闻华胥生伏羲于此,夏商开始,各朝各代对此均有记录,最有名的是三国时期张飞曾任太守,镇守此地七年之久。阆中古城一眼惊艳,鲜朴小巷踏上古朴的青石板,脱离城市的繁荣与喧嚣,感受古城千年的历史文化。
,六,洛带古镇,享有天下客家第一镇的美誉,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明清以来,这里便成为了外省移民的主要入籍地,因此这里南北移民杂处,南腔北调共存,文化底蕴非常厚重。镇内千年老街,客家民居保存完好,老街格局空间变化丰富,街道两边商铺林立,属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在古镇中最有名的就是广东会馆,江西会馆等四大会馆,都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馆中的卷棚,天花和屋脊等均雕刻了各式龙,凤,花鸟等戏剧人物,造型逼真,十分考究。烽火墙皆以砖砌,呈半圆形,巨壁,高低参差,延绵起伏,犹如两条青龙腾空欲飞,因此也让热闹的商业街具有了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七,桃坪羌寨,位于四川理县杂谷脑河畔,理县被誉为神秘的东方古堡,至今仍保存着原始古朴的民俗风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建筑全部采石块垒砌而成,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其间碉堡林立,气势不凡。为防御敌人侵略,家家相连,户户相通,进入巷道,就像进入迷魂阵,古羌先民引山泉、修暗沟,从寨内房屋底下流过,其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艺术,被中外学者誉为羌族建筑艺术的佛化石。
八,李庄古镇,位于四川省宜宾市东郊长江南岸,素有“万里长江第一镇”之称,经历过抗战,饱经风霜,但没有伤痕累累。喜欢古镇的宁静,吃饱原滋原味的李庄白肉,在古镇的午后吹吹江风,撑着油纸伞,漫步在西子谷乡。去看看历史的青砖绿瓦,随手找一家老店,细品一口清茶,悠哉悠哉。
九,尧坝古镇,距离泸州大概有20多公里的距离,古镇依山傍水,高低错落,现存的建筑多为完整的川南四合院建筑,这里汇集了四川、贵州两省浓厚的历史文化跟古风民俗,十分具有特色。大鸿米店是尧坝古镇历史上最重要的遗存古建筑,也是因为当年在此拍摄了电视剧《大鸿米店》而闻名全国。林子峰的故居,这里现存的房屋有四件,在这里面拍摄过很多的电影。这边的千年古榕树,被称为“娘亲榕树”,据说它的历史已有千年。慈云寺开始于明朝,在清朝的时候重建,总共分为五层,第一层为西台,第二层则是灵宫殿,第三层是东皇殿,较高一层的则是供奉着东岳大帝。
十,昭化古城,位于广元市昭化区境内,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300多年的连续建县史,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古城整体是四面环山,三面邻水,嘉陵江水在此洄濑,水系万城,太极天成,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极之美誉。去到古城可以参观清朝保留下来的科举考场、明朝的古城墙、蜀汉第三任丞相的祠堂、县令审案的衙门、祭拜孔夫子的文庙、首先主刘备操练士兵的练兵场、除了这些还有清朝的书院等。除了参观景点之外,您还可以走进时光隧道,带你玩穿越,观看沉浸式演出加盟车。QQ和大型马战表演,张飞挑灯夜战马超,三英战吕布。如果您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到岳楼去欣赏召唤妹子、川剧变脸等民俗文艺表演。
十一,仙市古镇,因为形似一位静卧在釜溪河畔的仙女,所以叫做仙市古镇。清幽的古街依然住着许多当地的居民,他们闹中取静,自在安闲,令这座古镇充满着慢节奏的烟火气,也让过往的游客有一种归家之感。一条半边街串联起天上宫、河南化宫两座庙宇。这里曾经是盐商们聚会休闲的会馆,如今的盐码头已经变得平静,只有茶马古道的青石板路刻画着岁月流过的痕迹。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古镇情怀,一个古镇能带给人们的是岁月的沉淀,是人情的温度,远离了大城市的车水马龙,在古镇,你可以获得一段身心舒展的慢生活!
@在路上,我是李梓琪,关注我,带你一起看尽世间所有美好,欢迎评论区留言…..
2021教师全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
为了更好的提升教育信息化(文轩学科教学资源中心)应用,特邀文轩教育唐思来学区培训。准备于2021年12月7日下午3:00-5:00,对学区骨干教师进行一次教育信息化产品使用推广培训, 请下午该时段没有课的老师准时参加,另外历史地理老师请调好课务必参加专题培训,请老师们准时参加!在培训中认真了解当前教育前沿信息,提高自己教学素养,助力能力提升。巴中恩阳机场已发送旅客12万人次?
谢邀,
首先祝贺巴中人民可以在家门口就能坐飞机出行,这是时代的发展结果,也是国家的大力支持结果。想当年巴中从达县地区划分出去后属于四川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巴中地区的同胞要出远门只能到达州等周边地市去赶火车和飞机。想想这些年巴中的交通改变也是有目共睹,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立体交通体系快速的建立。极大的改变了巴中市及其周边民众的的出行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是值得点赞的。
巴中市地处秦巴山区深处,革命老区,又是秦巴连片贫困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全民同步奔小康的要今天,国家的响应支持也算让老区人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巴中的区位优势和独特价值得以发挥(特别是山货和旅游)为巴中走向世界,外界走进巴中了解巴中提供方便。
巴中恩阳机场2015年开工今年2月开通运营短短半年多时间突破接近12万人次说明客源还是有一定的基础,毕竟在航线还比较少的情况下,根据设计规划巴中恩阳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为90万人次。所以该机场接下来会加大航线的开通力度,随着巴中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深入客源还会上涨。
巴中恩阳机场的发展也面临很多支线机场一样的问题,线航线少,航班次少,相对价格高的问题,一些普通的本地民众旅客会选择周边的重庆或者成都乘坐飞机。不过这样正常本身机场的规划设计主要解决的是政务客流和商务客流外加旅游客流为特征的立场。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如今在哪?
在汉末三国这段历史上,刘备的西蜀国建立以后,贵为丞相的诸葛亮曾经亲自带兵六次北伐,六出祁山,为夹缝中生存的西蜀国、为恢复汉室,统一全国,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那么,这个祁山究竟在哪儿呢?诸葛亮为何这么重视这个地方呢?
一,祁山的地理、战略位置原来,祁山位于甘肃礼县城东,西汉水北侧,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山脉呈东西走向,绵延约有50多里。
祁山山势高耸,景色秀丽,山峰对峙,自古就被誉为“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因祁山地势险要,扼蜀陇之咽喉;势控攻守之要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而成为三国时魏、蜀两国反复争夺之地。
祁山海拔237米,是礼县境内较高峰。阊江河水从西面绕城而过,宛若一条银色的玉带。它的下游几里地,有一个地方,崖石对峙,流急滩险,名叫“阊门”。
二,诸葛亮六次北伐从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到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六出祁山。
第一次
蜀汉后主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三月,诸葛亮于成都向后主刘禅上《出师表》,表明自己光复汉室的决心。次年(公元228年)四月,诸葛亮亲率主力第一次北伐中原,也就是《三国演义》里说的一出祁山。第一次北伐的战果是陇右的天水等三郡归蜀。
但是由于先锋马谡不遵将令,刚愎自用,擅自将大军屯扎在山顶,司马懿大军围困,马谡丢失街亭,情势急转直下,致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无果而终。
第二次
同年冬,诸葛亮率大军二次北伐,出散关(宝鸡西南),围陈仓(宝鸡市东),后因粮草不济而无奈退兵。
第三次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他派大将陈式占领了魏之武都(今成县)、阴平(今文县)二郡,诸葛亮本人亲率大军到达建威城(今西和县城附近,距祁山仅20公里)。
第四次
建兴八年(公元230年),诸葛亮第四次带领大军北伐。他派魏延西入羌中(今天水、陇南一带),郭淮截阻魏延于祁山一带,被魏延击败。
第五次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第五次北伐,以木牛运输粮草,再出祁山,六月破上邽(今天水市麦积区)。由于李严假传退兵旨令,诸葛亮在退保祁山途中射杀张郃于木门道(今礼县罗家堡附近)。
第六次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亲率十万大军从汉中乐城(今城固县北)出发,第六次北伐,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北伐。杀出斜谷口,据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东南),始以流马运送粮草,八月,由于积劳成疾,诸葛亮病逝于军中。
三,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解读在这六次战役中,诸葛亮直接出祁山两次,间接出祁山二次(一次是到了祁山南的建威,也就是现在的西和。一次是魏延与郭淮战于祁山一带),还有两次未经祁山,总称“六出”,是泛指其西线北伐的整体战略行动。
因为第六次北伐其实是半途而废,故此,人们一般经常说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其实,诸葛亮北伐行动一共是六次。
经常听到有人这么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单纯从军事上说,就是冒傻气。他明知道蜀国兵力薄弱,根本就不是曹魏的对手,但还是做着劳而无功的事。”
说实话,用这话判断当时的西蜀、曹魏形势,并没有错。诸葛亮做的那些努力,后来也的确证明,不但耗费了西蜀大量人力(牺牲)、物力(物资消耗)、财力(金钱损耗),也直接导致了后来西蜀国国力越来越空虚的现象。
其实,这也难怪诸葛亮。西蜀国当时的现状,就是那样。无论从经济上、政治上、人才上,别说疆域广大的北方曹魏,西蜀难以匹敌,就连富庶的江东孙权,西蜀都比不上。先天不足,只能从后天来补,或许这就是诸葛亮之所以殚精竭虑北伐中原的目的和想法。因为西蜀不管再怎么发展,怎么休养生息,恐怕也只能是弱势一方,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以求转机。因为什么?你修养生息,发展生产,人家曹操也在修养生息,发展生产。你以为你修养生息,就可以超过北方的曹魏吗?绝对不可能。另外,诸葛亮当时或许认为自己已经时日无多,在仅剩的时日内,想做尽量多的工作,以报答先主刘备的知遇之恩。
这或许就是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非要勉强为之”的原因和想法。
四,诸葛亮六出祁山的重大历史、现实意义上面我们说了,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无异于以卵击石。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考虑,一个人、一个集团、一个国家,假如什么事都用“利益”和“可能”这两把尺子来衡量,那无疑是渺小的,在现实中也是什么都做不成的。
1,诸葛亮明知不敌,仍然执意北伐的行动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事迹,早已为我国人民所称道;他为蜀汉统一事业表现出的百折不挠、鞠躬尽瘁的精神,也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一部分。
因此,“六出祁山”的故事,既是诸葛亮晚年西线北伐战略行动的代称,也成为一个集团为理想、信念执着追求奋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与意志的象征。
六出祁山,与其说是六次军事行动,倒不如说是代表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精神。
我个人认为,尽管诸葛亮率领大军六出祁山,收效甚微,但我们绝不应该以他的实际战果来评价他的英勇行动。这种明知不敌,也要亮剑的精神,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尽管多灾多难,但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生生不息的原因。
何况,自古就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英雄。军事行动也同样如此。从这个意义来说,六出祁山的军事行动,整体上说是不成功的,但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努力,却是不容抹杀的。诸葛亮本人,也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忠心耿耿的智者化身,因而受到后世广大人民群众的敬仰和爱戴,也就不足为奇了。
故此,诸葛亮六次北伐,已不仅仅是几次战役所承载的军事行动,已演变、升华为一种弱者敢于主动撼动强者的强大精神力量。
2,孙中山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毅力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当时也被很多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但辛亥革命却意外地成功了。这就是当初孙中山先生屡战屡败、屡败仍然还要继续屡战的原因。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它更多的是反映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假如孙先生当时没有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毅力,辛亥革命不可能成功,中华民国也不可能建立。
3,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的成功实践
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时候,全国只有53名党员。1927年,已经发展到57900多名党员。就在这一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到处搜捕共产党员。在全国一片白色恐怖的情况下,毛泽东适时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战略思想,就犹如茫茫夜色中点亮了一盏明亮的指路明灯,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也鼓舞和教育了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以非常微薄的力量,越战越强,以小米加步枪这样低劣的装备,全靠团结奋斗的一腔热血,强大的信仰力量,经过无法言说和形容的艰难困苦,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开创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土壤上也可以生长出灿烂夺目之幸福之花的道路。
实践证明,诸葛亮恢复汉室的努力的确是失败了,但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卵击石”的精神,旺盛的斗志,以及他失败的经验、教训,却是我们珍贵的精神财富,鼓舞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后人迎着千难万险,努力向前。这或许才是“六出祁山”最深刻的内涵所在。
{理想}{车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