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ET5六安车友群,合肥房价还会涨吗?
可以肯定的说,合肥未来5-10年的房价会有大幅度的增长,出去合肥自身发展的速度和能力不说(已经是全国前列),总体的原因就两个:
一是人口未达到一线城市的标准,合肥目前大概1000万人左右,同级别一线城市成都有1600万人,需要人就需要房。有需求,就有市场
二是房价整体水平较之东西线上的武汉、南京仍算是低价。合肥从以前的几乎无支柱产业,到现在的多支柱产业,抓住了近年来的科技浪潮。
细分之下合肥房地产行业整体情况如下:
1、房价分布,合肥房价目前两极分化较为严重,政务滨湖独领风骚,突破3万,新站瑶海价格洼地,1.2-1.8万的价格遍地都是,新站龙湖的洋房,较高价才180万左右,这价格实属低廉,本人亲自看过,小区本身实属优质,奈何处于新站。包河也看过最低需要200万+才能入场,而且要求苛刻,不愁卖房,卖方市场趋势。总而言之,高低之分大概在1万+的差距,对比附近的省会城市,这种差距其实并不算多。
2、企业资源,这里重点说几个高新企业,科大讯飞,虽然科大讯飞近年来的口碑不好,但是不可否认仍是合肥福利待遇较优的公司之一。长鑫存储,半导体的浪潮的幸运儿,国家大力扶持,并且和那几个突然出现的芯片企业有本质区别,长鑫存储已经能够量产出货。京东方,不做解释,各种各种的屏幕,一句话,牛。蔚来汽车,和特斯拉有差异,但是中国目前没有比蔚来更好的,领头羊。阳光电源,新能源的朝阳行业。这些都注定了合肥将来的定位会更好,当然金融和制造业这些传统赚钱大户,合肥仍然不行。
3、政府卖地,合肥市政府近年来其实卖地并不是很多,从政府网站上可以看到2020年大概也就60宗土地拍卖公告,这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的科研用地。说明政府有意控制商品房的建设。同时商品房的销售量和库存在大量下降,除了新站库存较多,其他区域几乎无房。
恒大如何重塑全球新能源汽车格局?
恒大新能源一次性与全球60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进行了签约仪式。签约名单上包括博世,大陆,采埃孚,德尔福,海拉,米其林,日立,联合电子,李尔,现代摩比斯,伟视通等一批知名企业。
恒大做事习惯高举高打,此次的“史上最长签约台”,再次诠释了恒大的风格。
许家印的梦,恒大造车的局
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峰会上做了发言,详细阐述了恒大新能源汽车品牌“恒驰”的发展思路。
产品方面:恒驰品牌将同时研发15款产品,实现轿车,SUV,MPV等产品线全覆盖。恒驰旗下首款产品,明年上半年亮相,2021年量产。
制造方面:要在中国,瑞典,以及一带一路的相关国家,建设10大整车生产基地,并为生产基地配套核心技术的零部件生产基地,例如电池,动力总成基地等。整车基地要在10-15年内,年产规模超过500万辆。
投资方面,计划3年投资450亿人民币,今年200亿,明年150亿,后年100亿。
在许家印看来,恒大造车没有资源,没有经验,因此要走一条新路。这条新路可以用五句话来形容:
第一句:买买买;(收购)
第二句:合合合;(合作)
第三句:圈圈圈;(朋友)
第四句:大大大;(体量)
第五句:好好好;(车好)
与此次峰会上的豪言壮语相同,自恒大涉足汽车领域以来,质疑就伴随左右。
先是牵手贾跃亭,不欢而散,而后开始“买买买”战略,挥舞的着钞票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让人不经与其在粮油,光伏,快消等跨界领域的高开低走联想起来。甚至有人认为,新能源汽车只是恒大的一个“局”,背后藏着国家战略,地方需求,曲线拿地等一系列关键词。
总之,很少有人相信,恒大造车是认真的。
然而,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内,恒大及旗下恒大健康以“闪电战”般的速度快速收购及入股了9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公司,并宣布在广州及沈阳投建3个生产基地。根据车云统计,目前恒大在造车领域已经发生及规划中的投资超过3000亿人民币。加上此次与60家供应商的战略签约及许家印的最新表态,恒大造车似乎又是认真的。
真相究竟怎样?迷雾正在被揭开。
01:买买买买
关于造车,恒大是有野心的。
今年3月,恒大发布2018年年报,重点介绍了新能源汽车业务。恒大在年报中宣称,已完成布局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未来3到5年内将成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之一。在峰会期间,许家印再次强调了这一目标。
买买买,是实现路径。
通过不惜重金的收购,目前恒大在新能源整车制造领域形成了两条主线。
其一:控股NEVS,投产家用纯电动车。
2019年初,在与贾跃亭的FF分手仅仅12天后,恒大健康就以9.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iniMinor Limited股权,获得了NEVS的51%股权。
在与FF正式分手12天之后,2019年1月15日,恒大健康发布公告称,以9.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ini Minor Limited股权,从而获得了NEVS的51%股权。NEVS总部位于瑞典特罗尔海坦市,是2012年在瑞典注册成立是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全名为National Electric Vehicle Sweden AB,其核心资产是瑞典老牌汽车公司萨博。
作为NEVS旗下子公司,国能新能源成立于2015年6月,其天津工厂于2015年10月开工建设,计划投资42亿元,占地面积716亩。2017年1月,国能新能源获得国家发改委发出的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根据彼时的规划,国能新能源天津生产基地一期计划年产5万辆电动车,规划总产能22万辆/年。
通过收购NEVS,恒大实际上得到了两项自己不具备的重点要素:
a:基于萨博的整车生产技术能力;
b:国能新能源已获批的生产资质;
今年6月29日,恒大宣布其首款新能源车“国能93”量产下线,这正是得益于此次收购。事实上,国能93的原型车为彼时的NEVS 93车型,这款产品基于萨博9-3打造,属于业内常说的“油改电”车型,纯电续航里程355km。
客观而言,在现阶段的市场大环境中,这款产品几乎没有竞争力,但恒大造车,算是借助于它,迈出了第一步。
其二,入股柯尼赛格,造新能源超跑。
2019年1月,恒大出资1.5亿欧元购买AlpraazAB部分股份,成为柯尼赛格大股东。根据规划,双方将组建一家致力于研发和生产制造世界最顶级新能源汽车的合资公司。
目前,关于恒大新能源和柯尼赛格共同打造的产品还没有更多消息。但在车云看来,这一合作的象征意义较大,新能源超跑的产量和价格,注定了其无法规模化,品牌拔高将会成为其对恒大新能源的主要贡献。这一点就好像EP9之于蔚来,roadster之于特斯拉。
除了整车之外,恒大还在整条新能源产业链上进行了布局。例如:
2018年9月,投资145亿元购买40.96%股权,成为广汇集团第二大股东;
2019年1月,投资10.6亿元收购电池厂商上海卡耐基新能源58.07%股权;
2019年3月,投资5亿元收购泰特机电有限公司70%股权;
2019年5月,收购轮毂电机技术公司Protean。
不难发现,从前端核心技术到后端销售,每一项收购都有其目的性。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恒大健康半年财报显示,恒大已经将新能源汽车业务进行了拆分,分别是整车制造业务、动力电池业务和动力科技业务,后两者开始相对独立规划。
02:一箭双雕
在一阵疯狂的买买买之后,人们仍会质疑,恒大是不是真的想造车?还是类似之前一样,快进快出,试探性“玩票”?
质疑并非没有依据。
2014年初,恒大大肆布局粮油及农副产品领域,3年投资数百亿元,但最终以27亿元打包出售,原因归结于“投资周期长、产业规模小”。几乎在相同的时间,恒大重金砸入光伏产业,花费10亿元收购国藏集团,并与张家口政府计划3年投资900亿元建设光伏发电站。然而,仅仅7个月,该计划流产,恒大以“发展不明朗,投入大、产出慢”的理由,全线退出光伏产业。
新能源汽车跨界,是不是恒大的下一个粮油,光伏?
整体而言,汽车业务与此前的粮油及光伏对比,根本的共同点在于:都是恒大在地产主业增速遇阻后,围绕国家大战略,试图寻找的下一个衍生核心业务方向。
不同点在于,新能源汽车业务,对于恒大而言可以“一箭双雕”。
首先:新能源汽车本身的机会。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恒大的合同销售额增速为85.44%、25.99%、17.21%,合同销售面积增速则为75.17%、12.55%和4.25%。房地产市场红利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
许家印曾对外表示:恒大要进入的新产业新项目,年销售额要达到几百亿上千亿的规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战略发展的真正目的。
站在国家整体政策导向和又一次产品革命的时间档口,新能源汽车无疑是一个优质的,且体量足够大的新赛道。虽然目前包括传统汽车巨头以及各家新造车公司都虎视眈眈,但行业仍处于起步初期,这是恒大的机会。如果真能够抓住,蛋糕足够大。
其次:反哺地产主业的机会。
如果说通过新能源汽车本身收益周期比较长,但恒大通过新能源汽车产生的对地产主业的反哺收益,确是立竿见影的。
根据《中国企业家》报道,自去年宣布造车以来,恒大以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为项目,先后在广州、沈阳、郑州、安徽六安、江苏南通等城市拿了数块地,其中一半以上为住宅和商业用地。
据《财新》9月报道称,恒大有意在青岛下辖的平度市和莱西市分别建设整车厂和电池厂。这两个县级市将为恒大分别提供2500亩土地和1200亩土地,其中后者前期将投入100亿元,建立的电池厂年产能达10GWh。
在2019年的半年报分析师沟通会上,恒大集团总裁夏海钧表示,恒大在与地方政府谈判时会建立一个模型,会绑定汽车产业带来的就业机会和税收增长,依托此要求地方政府配套住宅和生活用地。
在如此“一箭双雕”的大机会下,恒大造车的理由已经非常充分。
03 坑与机会
8月底,在亚冠联赛1/4决赛上,恒大在队服前印上了“恒驰”二字,宣告恒大汽车品牌的诞生。
目前,对于“恒驰”,恒大新能源已经有了相对清晰的规划。
根据最新的信息,恒驰汽车将同步研发15款车型,覆盖轿车,SUV,轿跑等多个车款。恒大新能源计划,未来3到5年内将成为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集团之一,预计年产能将在50-100万辆之间,借助模块化和通用化实现30%的成本降幅。
许家印表示,恒驰汽车计划全球招募8000名科研专家、科技人员和高精尖人才,并成立新能源汽车集团全球研发总院,并给予研究院20%股权激励。不久前,恒驰汽车还召集了经手过梅赛德斯-奔驰、BMW、保时捷等豪华汽车品牌的15位顶级汽车造型设计方面专家,成立了"恒大新能源汽车造型设计专家委员会"。,主导恒驰汽车的设计。
作为后来者和跨界者,恒大新能源清楚目前的基础依旧薄弱,汽车产业极高的技术壁垒,将会挖下一个又一个的大坑。
幸运的是,恒大有足够的资金去实现汽车梦。中国恒大2019半年业绩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中国恒大总资产达20985亿;营业收入2269.8亿,毛利润772.6亿,现金余额2880亿。
有钱,有时候确实可以任性。
都说合肥是未来的深圳?
合肥完全有可能是未来的深圳,大湖名城,科创高地,2020年合肥GDP达到1万亿;2021年实现GDP1.14万亿,同比增长9.2%,成功超过福州,位居全国第19名,当之无愧中部第二城。
合肥目前的主要产业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和量子通信、人工智能,有蔚来、江淮、大众汽车,国仪量子、科大国盾量子技术等领先的新技术,有一批国家重点985、211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技工程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大、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学院等专业领域领先的高校;
合肥的房地产业发展这两年也很快,滨湖、高新、政务区、经开区房价达到2万+,瑶海、新站、肥西、肥东、长丰也要1.5万+,地铁1、2、3、4线全线开通,5、8号线正在修建,预计2024年通车,目前合肥人口达到900万,首超南京,准一线大城市的雏形已经形成。
我在上海呆了13年,在合肥念书3年,目前定居合肥,就是因为合肥的房价较之一线城市低,物价不高。合肥的领导敢于进取,锐意创新,力将合肥打造成“芯平汽和、集中生智”的高科技中心。
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合肥具备了深圳初期发展的模式,政策、科创实力、人才
资金可以说都是倾向于大合肥,看好合肥未来的发展之路,可以预言,2030年,合肥超过南京、宁波、杭州,正式迈进新一线大城市行列,以后的称呼就是“北上广深合”!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合肥合肥未来城市的轨道交通是怎样规划的?
目前合肥最新的地铁总体规划包含15条线路,老城区地理位置的优势,路网线路最密集,其次是滨湖新区,地铁线路密度接近老城区,分别包含6条地铁线,高新区5条,新站区5条,经开区3条线路,北城新区2条,肥东3条线路,肥西4条线路,当然这属于远期规划。
余承东和雷军谁的能力强?
两人都是手机界的大咖,至于哪个能力更强,我们还是大致分析一下,以便更好地判断。
先说余承东,1991年从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精密仪器专业毕业,毕业后留校在飞机系当了两年老师,随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1993年正式加入华为,当时华为的研发人员才20多人,是华为元老级的人物,因为其能力突出后历任3G产品总监、无线产品行销副总裁、无线产品线总裁、欧洲片区总裁、战略与Marketing体系总裁等职务。
2020年11月,余承东退出荣耀终端公司。目前,余承东现任消费者BG CEO(BG即Business Group,不是一个特指的部门,是指华为的一个业务集团,而余是专门负责消费者的业务),主要是面向产品消费环节。
可以看得出,余承东的能力确实强。但是他是在华为旗下发展的,根据任老爷子的既定目标去发展。能力当然是不可否认的,套用一句话就是超级打工仔。
再看雷军,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系,1992年加入金山软件,1998出任金山软件首席执行官。2011年7月11日,金山软件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提名雷军出任董事长一职。
在金山工作期间,与2010年4月和原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林斌等人联合创立小米科技公司。
与余承东不同的是自己创办公司,这期间的难度可想而知,既要解决资金问题,也要解决团队建设、产品研发、企业发展方向等难题。而创业者的困难远比打工大的多、很多。
2019年,小米集团首次入选世界500强,在排行榜中位列第468位,2020年为422位,这是很值得骄傲的业绩。短短10周年时间,就达到如此成绩,肯定值得一赞的。国产手机界的扛把子华为、小米、OPPO、vivo也仅有华为、小米进入世界500强。
同样都是企业的代言人,而雷军更具代表性。
两者相比,雷军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带领小米公司的发展,是创立者;而余承东则是战场上的将军,负责具体的行动。
可以说,雷军比余的能力更强一些。
{蔚来}{车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