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EC6淮南车友群,都说合肥是未来的深圳?
合肥完全有可能是未来的深圳,大湖名城,科创高地,2020年合肥GDP达到1万亿;2021年实现GDP1.14万亿,同比增长9.2%,成功超过福州,位居全国第19名,当之无愧中部第二城。
合肥目前的主要产业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和量子通信、人工智能,有蔚来、江淮、大众汽车,国仪量子、科大国盾量子技术等领先的新技术,有一批国家重点985、211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技工程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大、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学院等专业领域领先的高校;
合肥的房地产业发展这两年也很快,滨湖、高新、政务区、经开区房价达到2万+,瑶海、新站、肥西、肥东、长丰也要1.5万+,地铁1、2、3、4线全线开通,5、8号线正在修建,预计2024年通车,目前合肥人口达到900万,首超南京,准一线大城市的雏形已经形成。
我在上海呆了13年,在合肥念书3年,目前定居合肥,就是因为合肥的房价较之一线城市低,物价不高。合肥的领导敢于进取,锐意创新,力将合肥打造成“芯平汽和、集中生智”的高科技中心。
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合肥具备了深圳初期发展的模式,政策、科创实力、人才
资金可以说都是倾向于大合肥,看好合肥未来的发展之路,可以预言,2030年,合肥超过南京、宁波、杭州,正式迈进新一线大城市行列,以后的称呼就是“北上广深合”!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合肥国外汽车品牌到国内为什么变坏了?
汽车圈有个很扎心的梗:
这意思很简单,
中国人,又一次被无情地
区(guan)别(xing)对(qi)待(shi)了
暂不论这话是否属实,
但这么些年,有些怪象大家还是看一看。
01 国产=减配怪象一:再牛的神车,一旦国产就变太监……
比如,
曾经的霸道,也难逃国产后被阉割的命运。
霸气不再,价格还涨。
这就有点欺负人了不是?
更有部分嚣张车企,
甚至连ESP、气囊这些安全配置都给减配。
咱只能一句话评价:
02 各种“召回门”中外有别比如,本田CR-V机油门事件。
海外的车:
直接召回,更换发动机或换车,或酌情退款;
中国的车:
任由车主抗议,不处理,推脱搪塞。
再比如,
2016年4月,因制动踏板卡簧存在安全隐患,
大众在全球召回旗下大众途锐系列汽车及保时捷凯宴系列汽车,
却不涉及中国市场;
当然,不止在汽车圈,
很多洋品牌的对中国的态度,都存在一个毛病
宜家,
因部分橱柜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宣布召回,但中国不在召回之列;
三星,
手机自燃,中国大陆之外的召回路线是:爆炸、召回、换机、再爆炸、停产停售和二次召回;
在中国大陆却是:爆炸、声明、爆炸、再声明、停产停售召回的曲线。
那么,这“中外有别”的锅全该车企背吗?
也不尽然。
原因在于,
他们有变态的第三方机构监管。
这里普及一下,
如何去鉴别一款车型的安全程度呢?
一般可参考它
▼
新车安全度评价系统
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
这是一个最能考验汽车安全性的测试。
1979年,NCAP第一次在美国开始使用,
后来各国都制定了属于自己的碰撞标准。
比如,
欧洲的E-NCAP,澳大利亚的A-NCAP,日本的J-NCAP等。
当然,
中国也有自己的碰撞标准——C-NCAP。
可惜,
外国这种第三方监管机构大多没有盈利属性,
说白点就是,
但是,C-NCAP属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这是个国企,自负盈亏,你懂的。
免不了和车企们有些“理不断剪还乱”的关系
有人戏称其为"五星批发部",
再有,
中国消费者有些就是偏爱洋品牌,
减一些不起眼的配置,只要不影响面子,
根本不在乎。
还有,有的甚至你不加价他反而不高兴买!
你说,这能怪谁?
归根究底,
这个现象即使有,
咱也不能如何,只希望吾辈当自强。
自家实力强了,产品过硬了,
谁还敢怠慢?怠慢就……
大家觉得合肥这个城市怎么样?
说起合肥,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二线城市,论城市规模,比它大的有很多,比他小的那多的也数不清了。在中国的很多中大型城市里,它的存在感也比较地低。甚至,当有人要列举一些千篇一律的城市,那么合肥搞不好就会上榜。很多人对这座城市,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可以记住的印象。其实,合肥虽然没有那么出名的景点,那么响亮的名片,但是好吃的小吃、好玩的地方也不少。
科技:说到合肥,就会想到中科大。中科大与合肥共成长,合肥缔造了中科大,中科大成就了合肥甚至安徽。从中国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相继迁入,到如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滨湖科学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全面铺开。
政治:合肥,古称庐州,别称肥都、二胖、霸都,是安徽省省会,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
经济:2019年GDP9409亿,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淮之间,环抱巢湖,总面积11445.1平方公里。下辖4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设有4个开发区;常住人口808.7万人。
交通:合肥是中国重要的铁路交通节点城市之一,境内有沪汉蓉高铁、合福高铁、京九高铁、合杭高铁、合郑高铁、合蚌连高铁等多条高速铁路线穿越,另有合六城际铁路、合淮蚌城际铁路、合宁城际铁路、合芜城际铁路、合安城际铁路等线路规划建设中,合肥高速铁路“米”字形总体布局逐步形成,合肥高铁南站为多条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汇集的交通枢纽站。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是中国4E级枢纽干线机场,位于合肥城区西北部高刘镇,距中心城区约31.8公里。机场总共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航站楼面积为10.85万平方米,跑道长3400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1100万人次。
杂谈:合肥的急速发展固然是好,但请在发展的同时,注意与省内兄弟城市的协调。与省内芜湖,蚌埠,马鞍山,安庆,铜陵等城市齐头并进难道不是更好吗?合肥GDP占全省比重24%,而同为中部的郑州占比为18%,却仍然破万亿。安徽身处长三角,江浙并非一城独大,其省内兄弟城市都很富裕。反观合肥,明明不靠长江还抢了北沿江高铁,先省内蚌埠、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等交通资源。蚌埠地理区位已不成枢纽。阜阳人均安徽最低,甚至全省最低。合肥应保持目前的占比,努力破万亿,同时应加强与省内兄弟城市合作,共创安徽辉煌。
为什么合肥是最有潜力的大城市?
有人 安徽历史上无大城,矮子里拔将军,合肥既然当了这个将军,那背后就是6000万江淮人的希望。承载着6000万人的未来,合肥自然有很大的潜力。
安徽省合肥位置好,伟人当年考察安徽时说,合肥不错,为皖之中,从长考虑,似较适宜。合肥东距上海360公里左右,西距武汉300公里左右,北离徐州250公里,西边离郑州超过450公里,除了东边100公里有个强邻南京。周边150公里内都是中小城市,六安,淮南,蚌埠,安庆,池州,铜陵目前来说都得依靠合肥发展。
位置好,自然人流货流多,一个大家不知道的冷知识,全国货运总量第一的身份是谁?安徽,
那作为安徽中间枢纽的合肥这方面自不用说了。
2021年上半年全国货运总量排名位置重要,人流货运多,交通基础设施也会快速跟上。
高铁时代全国最大赢家的城市是谁?合肥。
合肥高铁规划合肥高速公路前几年一直被经过的全国网友诟病,这两年也有飞速发展,合宁高速四改八完工,合芜高速,四改八已经完成一半里程,并通车。合安高速四改八完工。沪陕高速四改八进行中,京台高速合蚌段四改八,招标中。合肥第二外环高速,东环今年完工,北环明年开工。2-3年后这些工程完工后,合肥高速可以追国内一线城市的水平。
合肥高速公路机场空运上,合肥新桥机场新建二期航站楼已经在实施中,S1机场线年内开工,现状有差距,但合肥机场的潜力巨大。
水路上,安徽第一号工程,引江济淮工程,2016年就已经开工,2022年初步建成,届时,合肥借助江淮运河,巢湖,可以实现2-3000吨大船直接入江。合肥虽不在长江边,自此也算临长江了。
以上高铁,高速公路,机场,水运,一旦完工,可以说合肥的交通基础工程在全国城市中也是顶级了。
合肥科技实力的加成
中科大众所周知,合肥目前是国家四大科学中心之一。中科大对合肥的加成自不必说。人工可控核聚变等大科学装置,科学岛,量子计算机,量子加密,人工智能等等,合肥在前沿及基础科学的研究实力上绝对是全国领先,任何一项突破,就有可能改变我们的未来。
在半导体,新能源,屏幕显示等代表发展的产业上,合肥都有扎实的布局,长鑫存储生产的国产DDR4内存2019年量产,多年深受国外内存厂家刁难的我们有了自己的产品。这样一个里程碑式,全国网友都调侃 自从光威发布了国产内存,金士顿、三星的工厂突然就不着火了,不发大水了。员工也不罢工了,产能也够了,价格突然就降了。
合肥长鑫存储新能源领域,太阳能电池,合肥的阳光电源,通威,早已经是国内有名的厂商。新能源电池上,合肥本土的国轩高科,引入中航锂电,比亚迪,合肥市政府投资并成功引入蔚来汽车,大众也选择江淮,成立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布局新能源企业。至于屏幕显示上,合肥投资京东方的案例 早已经成为国内各城市招商引资上的经典案例。合肥不仅引入京东方,还把京东方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一并打包招来。玻璃基板的彩虹,康宁;显示面板产线设备的欣奕华,通彩,商巨,凯世通;显示面板光学材料领域的乐凯,三利谱,翰博,泰沃达;靶材领域的先导,江丰电子,拓吉泰等,下游的长虹,惠科,京东方视讯等等。
大众汽车安徽这三项,任何一城引入一个产业都可以大写特写。合肥却成功拿下三项,可以这么说,国内任何一个后发城市在这上面都无法和合肥媲美。
有人,有位置,有基础设施,有科技实力,合肥当然是最有潜力的大城市之一了。
合肥美景安徽省吸引人才落户就业创业有哪些举措?
安徽宿州,全面放开城镇落户,对相关人才较高给予10万元购房补贴。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全国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推出吸引人才落户的政策了。
安徽宿州是四线城市,是@淮上楼 的老家,在安徽也只能排到七八名。这两年人口有回流,经济有起色,但对人才的需求也很迫切。
城市竞争越来越激烈,马太效应明显,非头部城市只有别出心裁的路线才有可能突破自身限制。安徽宿州打造的中国云都就是要利用自身优势,开启新的竞争领域。低线城市只要能推出相对同级优厚的政策,再加上产业吸纳力,人口应不至于被虹吸干净。
安徽合肥把政府像企业一样经营,豪赌引进京东方、芯片企业、蔚来汽车等等,能不能持续吸引人才落户在强手如林的长三角核心区还是有难度的。合肥的基础科研优势还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产业化不够,对高端科研人才有一定吸引力,但无法大量吸引一般人才。
{蔚来}{车友群}